在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措施中,當務之急是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只有企業保住了,才能保住就業,保住消費,保住增長。 為解決四萬億刺激經濟計劃不能很快惠及中小企業的問題,我建議迅速啟動一個中小企業緩稅計劃,幫助他們渡過金融風暴的難關。 緩稅計劃的具體做法為:使中小企業2009年的稅賦減半(或減30%,)。當明年或后年經濟開始復蘇時,企業再分五年(或三年)把所欠的稅費逐漸補齊。與此同時,財政部按每年應收的補稅額發一至五年期的國債。用這些債務收入作為今年的財政開支。債務利息以及其它發債成本,應該打進欠稅額里,在企業繳交欠稅時一并補齊。 為緩稅而發放的這筆政府債務,有非常明確的償債來源,并不會對政府未來的財政收支產生壓力,與為彌補政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債務是不一樣的,也有別于98年后以及最近的為四萬億計劃所發行的特殊國債。因此,這筆債的發行應該不受政府債務規模的限制。 通過緩稅來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有如下優點: 首先,緩稅使企業能很快地大量減少成本負擔。據統計,2007年包括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在內的企業稅收高達3萬多億人民幣。以此估計,如果2009年中小企業緩稅一半,就是直接減少了中小企業近2萬億人民幣的成本,對企業的幫助的力度很大。而且緩稅的操作簡單,能很快大規模推廣。 再者,這一措施并不影響政府的正常運作。用一些學者建議的減稅方式,政府會永遠地失去一部分收入。而用緩稅的方式,等于是政府借給了企業一筆錢,而這筆錢很快就能收回來。現在市場上資金充斥。正好可以通過市場把這筆錢借給政府。因此,這一安排對使企業、政府及社會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 緩稅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不會像很多救市措施一樣產生苦樂不均的現象。有一些企業已經缺乏競爭力,本來就應該被淘汰。這些企業恐怕即使是緩交稅后也救不起來,該淘汰的還是要淘汰,因此,緩稅的方式也不會造成市場扭曲,影響結構性改革。 有人可能擔心,如果一旦一些企業垮掉了,豈不是政府少收了一筆稅?實際上,緩稅與銀行借錢給企業的性質不一樣。有企業的存在,才會有這筆稅收。對那些本來就岌岌可危的企業來說,如不緩稅,它們垮得更快,這筆稅反正也收不上來。而通過緩稅的方式,其中一些企業有可能生存下去,政府不但可以回收這筆欠稅,還可以多一個長期稅源。 緩稅還可以有各種靈活的實行方式。例如,可以僅對中小企業緩稅,也可以對所有企業都緩稅,或是僅對一些困難的企業、行業與地區緩稅。緩稅還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由企業自己來申請。認為不必緩稅的企業可以正常交稅。對那些暫時十分困難的企業、受沖擊大的行業以及省市,緩稅的比例還可以更高一些。 最后,通過緩稅的方式,還有可能產生平滑市場周期的效果。為應對金融危機,各國央行都往市場上注入了大量的貨幣。一旦市場復蘇,這些史無前例的流動性很可能造成市場過熱、通貨膨脹的后果。而這時我國企業要還一部分欠稅,能夠抑制一部分需求,使我國的經濟更平穩的發展。 我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迅速組織一個班子,研究緩稅的可行性及推行的細節設計,爭取近期內就開始在一些地方試點。試點成功后可以很快在全國推廣。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