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以"中國鋁材第一鎮"而聞名全國。據了解,大瀝鎮鋁材生產企業最多時達200多家,鋁型材的年生產能力達60多萬噸,年產銷量達40多萬噸,分別占全國的35%,全廣東省的50%。同時,大瀝鎮也是全國聞名的鋁型材產業基地和有色金屬集散地, 2003年有色金屬加工工業產值達80多億元,占大瀝工業總產值的65%。 "第一鎮"概要歷程 大瀝有色金屬深加工業具有悠久歷史,早在解放前,就有大瀝人在廣州、香港等地從事小冶煉、壓鑄等有色金屬加工。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瀝有色金屬深加工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鋁型材行業更成為其中的主導行業。1985年初,大瀝謝邊村農民辦起了全鎮首家鋁型材廠,大瀝鋁型材產業開始起步。鋁材行業發展迅速,產業群體日益壯大,產品檔次越來越高,產品暢銷國內外,亞洲、鳳鋁、堅美、華昌、偉業等知名品牌層出不窮。 當然,大瀝鋁型材行業也一度出現過粗制濫造的現象,產品質量也出現較大問題,但痛定思痛后,"大瀝鋁材"于本世紀初開始堅定不移地走上了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的道路。特別是近兩年,"大瀝鋁材"加快了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的步伐,以質量、品牌拓展市場。在鋁型材行業中,大瀝注重發展壯大骨干企業,鼓勵企業創名牌、上規模、上檔次,廣泛開展"信用在大瀝、質量在大瀝、創新在大瀝"的活動,造就了諸如亞鋁、堅美、鳳鋁、華昌、偉業、豪美、廣源、華豪、銀一百等一批知名企業,大瀝鎮整個鋁型材行業擁有自主專利1100多項,注冊商標168個,名優產品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當地政府為了促進鋁材產業的發展,對大瀝鎮西部的空余閑置土地進行整合,為企業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把東部的中小型鋁型材廠進行整合,打造區域品牌,全力推動。 "大瀝鋁材"區域品牌的國際化建設。 就全國來講,從中國最早的一批鋁型材生產企業包括哈爾濱市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中國鋁型材生產企業的"中國鋁材元老"到現在大批鋁型材生產企業擴張,用了近半個世紀,走了一條與"大瀝鋁材"相似的發展道路。全國的鋁型材業高速發展也是在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雖說建國至改革開放前期這幾十年,中國有了自己的鋁型材加工企業,但主要還是用于工業和軍工業。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改"政策的出臺,自建房和商品房大量興建,給中國建筑鋁型材企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針。 行業環境趨緊下的幾大發展趨向 但近兩年,鋁型材企業面臨著出口退稅政策變化、新勞動法實施帶來的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成為目前壓在鋁型材生產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而到2008下半年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國際資本市場遭遇"寒冬"、國內樓市持續調整更是給鋁型材企業的發展雪上加霜,"出口退稅的調整讓原來11%的退稅全部轉化為企業成本,人民幣的升值增加了企業20%左右的出口成本,而新勞動法的實施也讓企業的勞動力單向成本增加20%至30%。再加上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和全球經濟的衰退、市場需求的縮減,鋁型材企業正面臨嚴峻考驗,"企業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提升而是如何生存。雖然面臨許多困難,但從長遠的目光來看,中國的鋁型材行業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企業總量少,但產量并不少,企業規模都在擴大。從整體來看,未來五年內,中國鋁型材企業數將會在總量上緩慢減少,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綜合國內外經濟環境分析,將對小型鋁型材企業有發展阻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這類企業很可能會自行倒閉,或者被大中型企業收購兼并。筆者認為,這階段,小型鋁材生產企業考慮的不應該是"如何擴張",而應該是"如何生存"的問題。在"寒冬"中生存下才是關鍵。而從另一方面來講,由于小型鋁材企業生產給環境等方面造成污染,已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大瀝鎮在今年就強制關停了一大批小型熔鑄企業,這不能不說明一個問題:那些不利于當地持續發展的企業會被當地政府"槍斃",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鋁材加工企業的總量。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