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中國節能減排的"綠風"越吹越強勁。中央去年推出了兩部建筑節能條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出現了節能減排、環保的字眼,日前13部委聯合主辦的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覽會為保增長提供科技支持--"綠色"新政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國推行。然而,體制層面的推動也好,經濟層面的扶持也好,技術層面的提倡也好,"綠色"政策首先需要的是上下一致的認同。 首先,如果推行者不認同,"綠色"政策就會被卡在第一個關口無法向下推行。鉆營者會把節能減排、綠色建筑當成政治正確的時髦字眼兒,將精力放到建設形象工程上,一味追求數據、形式,而不看重實際效果。只要是造房子,無不宣稱要達到美國的LEED標準(能源與環境設計標準)、英國的BREEAM標準(建筑研究所環境評估法)、中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怕鋪張浪費,只怕表現不達標。貪婪者會在"綠色"的名義下營私舞弊,中飽私囊。剛愎自用者會陽奉陰違,采取上級推一推就動一動、不推就不動的對策。這樣,各地的節能活動搞得紅紅火火,所取得的效果可能并非如此。 其次,"綠色"政策的執行者如果對政策本身不認同,會將經濟利益置于"綠色"效果之上,完成各種環保工程只是為了獲得收入,并不關心環保工程的實際效果。目前,就有很多環保工程的建設者為了縮減成本,能省則省。偷工減料有之,購買不達標的產品者有之。為了縮減工期,馬虎了事的工程更是數不勝數。結果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但節能效果不盡如人意。比如,很多地方用統一的標準來建造綠色建筑,其實綠色建筑在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在高緯度地區綠色建筑的技術重點在于防寒保溫,而在緯度偏低的地區,建造綠色建筑優先考慮的是建筑的朝向和通風問題,并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綠色標準。但很多施工單位用一套方案在不同地區建造綠色建筑。 最后,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綠色"政策是無法落地的。舉個例子,在江南地區,很多傳統民居因地制宜地建造,舒適美觀。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傳統民居逐漸被鋼筋水泥搭建的樓房所替代。這些樓房與江南的自然環境不但不和諧,而且住在里面冬天冷、夏天熱,很不舒服。但在當地百姓看來,洋房時髦、體面,比老式房子高級。這還只是在審美層面的,如果涉及經濟層面,相信綠色建筑在很多地方都會遭到老百姓的排斥。 總之,綠色建筑不是政績,不是流行,也不是任務。國家要的不是各地政府蜂擁而上的表態、大手筆的規劃,而是實際效果。所以,"綠色"政策首先需要的是民眾發自心底的認同,其次是因地制宜的技術。否則,"綠色"政策終究會成為一陣風,來去無蹤。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