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及主要機具的準備:
A.材料。
1、水泥:宜選用325號~425號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或是普通硅酸鹽水泥。
2、中砂或粗砂:其含泥量應不大于5%.。
3、水:一般自來水或無有害物質的潔凈水。
4、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在5~32mm之間,含泥量不得大于2%.。
5、鋼筋:鋼筋的等級和直徑都要符合質量標準和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和復 試報告,外表不能有銹跡和油污。
6、墊塊:要用1∶3水泥砂漿加22號火燒絲提前預制準備好,也可以使用塑料卡墊代替。
7、火燒絲:用規格18~20號鐵絲燒成。
8、外加劑和摻合料:需要的品種和用量要通過試驗來具體確定。
B.主要機具。
1、澆筑混凝土時要用的:磅秤、混凝土攪拌機、插入式振搗器、平尖頭鐵鍬、膠皮管、手推車、木抹子和鐵盤等。
2、捆扎鋼筋時要用的:鋼筋鉤子、扳手、小撬棍、鍘刀(剪切火燒絲用)、彎鉤機、木折尺以及組合鋼模板等。二、必備的作業條件:
1)、樁基礎全部完工。已按設計要求挖完土方,并已通過驗收。
2)、樁頂混凝土修整完畢。樁頂浮松混凝土全部清完,樁高不準確須削低或接高,以將樁頂伸入承臺梁預計深度為準,并達到設計要求。
3)、樁頂伸入承臺梁中的鋼筋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小于30d,鋼筋不夠長度時,必須接長。
4)、冬季施工,屬于凍脹土區域內,必須采取防凍脹措施,保證達到設計要求。
三、工藝流程:
1、核對鋼筋半成品:將檢驗合格的鋼筋半成品須按品種、規格和型號碼放整齊,掛上標牌。
2、鋼筋捆扎:按照先長后短的順序,依次把兩端扎好。并按要求進行劃線、鋪鐵、穿箍和捆扎,最終成型。捆扎鋼筋的缺扣、松扣數量不超過綁扣總數的10%,且不應集中一處。
3、預埋好管線和鐵活:預先把穿線孔位留好,保證準確,并將插入承臺梁的鋼筋、柱子和板墻的插鐵用十字扣捆綁結實,或焊接牢靠。尺寸和對位均須準確無誤,不許遺漏。
4、綁好砂漿墊塊:鋼筋下面通常要加厚度大于50mm,相互間隔1m的砂漿墊塊,側面的墊塊須與鋼筋捆結實。
5、捆扎鋼筋注意事項:全部受力鋼筋和箍筋交接處都要綁扎,不得跳扣。受力鋼筋搭接接頭位置應正確。其接頭相互錯開,上鐵在跨中,下鐵應尺量在支座處。每個搭接接頭的長度范圍內,搭接鋼筋面積不應超過該長度范圍內鋼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鋼筋表面必須清潔,有銹跡或除銹后仍有痕跡的鋼筋不宜使用。
6、制定模板安裝方案:經計算確定對拉螺栓的直徑、長度、位置和縱橫龍骨、連桿點的間距及尺寸。遇有鋼模板不符合模數時,可另加木模板補縫。
7、鋼模板安裝:安裝組合鋼模板要由平面模板、陰、陽角模板拼成。其縱橫協拼接用的U形卡、插銷等零件,要求齊全牢固,不松動、無疏漏。
8、模板檢查:安裝后要對斷面尺寸、標高、對拉螺栓、連桿支撐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須全部符合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
9、攪拌混凝土:按配比將每盤水泥、砂子和石子稱重并加入適量外加劑。作業時要每車過磅,按先后順序先倒入石子,再倒入水泥,后倒入砂子,最后加水一起均勻攪拌。外加劑一般隨水加入。第一盤攪拌要執行開盤的有關規定。
10、澆筑:澆筑前要先將樁頭、槽底及幫模(為木模時)澆水潤濕。承臺梁澆筑混凝土時,應按順序直接將混凝土倒入模中。如甩槎超過初凝時間,應按施工縫要求處理。若用塔機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時,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應以30~1000px為宜,并不得集中一處傾倒。
11、振搗:應沿承臺梁澆筑的順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搗法,振搗棒與水平面傾角約30°左右。棒頭朝前進方向,插棒間距以1250px為宜,防止漏振。振搗時間以混凝土表面翻漿出氣泡為準。混凝土表面應隨振隨按標高線,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應振搗密實,蜂窩面積一處不大于200c㎡,累計不大于400c㎡,無孔洞。
12、留接槎:縱橫接連處及樁頂一般不宜留槎。留槎應在相鄰兩樁中間的1/3范圍內,甩搓處應預先用模板擋好,留成直槎。繼續施工時,接槎處混凝土應用水先潤濕并澆漿,保證新舊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用原強度等級混凝土進行澆筑。
13、養護:澆筑完成后,在常溫條件下12小時內應做覆蓋澆水養護,澆水次數以保持混凝土濕潤為宜,養護時間不少于七晝夜。
四、冬期施工注意事項:
1、鋼筋焊接作業不宜在室外進行。若條件不具備,室外須有擋雪防風措施,且最低氣溫不得低于--20℃。接頭處在焊接后嚴禁碰到冰雪。
2、混凝土攪拌時,配料中不得帶有冰塊及雪塊等物,攪拌時間應比常溫規定時間延長50%。
3、基土和混凝土,都要采取保溫措施,不能受凍。.
4、執行混凝土的冬季養護方案。應增加二組混凝土試塊,養護條件與結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