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國內的外遮陽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契機,應運而生了上百家遮陽企業,其中不乏ROMI這樣的國際性遮陽企業,其實芮米在國內的發展之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借鑒的。接下來我們就以中國遮陽行業的現狀,來分析一下遮陽行業進入國內或者一個新的遮陽公司如何在國內能夠更快速的在行業內占據一定的影響力做一下分析。
隨著中國建筑遮陽協會的成立以及2013年以來國家對建筑節能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許多的企業看中了建筑遮陽這一朝陽行業,但是在對國內的遮陽廠家進行分析走訪后發現許多的廠家都在慘淡的經營。即便是真正做大做強的企業也是靠著其主導產業而生存的,外遮陽只是作為其附屬產業,目前市場上凡做內遮陽的廠家或多或少都在做著外遮陽產品,其中的配件也大多來源于此(在此我將產品部件分為三類),一類配件芮米簾片、罩殼,大連舒心、湖南湘簾導軌,無錫安南端座,無錫鑫祥發、斯卡特配件;二類產品大連舒心、南京金星宇簾片,無錫捷陽罩殼,湖州恒偉導軌;三類產品無錫捷陽、湖州恒偉簾片等;至于電機方面目前國內管狀電機行業在10年以來已經進入了急速的增長期,目前進口電機,如法國尚飛、德國貝克、意大利凱魯比尼、奈斯等可算是一線品牌,各有所長,其中法國尚飛已經開始進入國產化的路子,從收購國內兩大管狀電機(杜亞、聯大)可以看出其后已經在為后期的國內銷售進行布局,二依然堅持走進口路線的德國貝克、意大利凱魯比尼可能對部分追求高配置進口電機的廠商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這些配件廠家也大都在全國范圍內做整體的市場營銷,從零散的訂單到整體的項目均在參與,同時為了更高的利潤,許多廠家也都在進行外貿方面的摸索,其中也有部分公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業績。在我看來在外遮陽在國內未被廣泛接受的現狀,外貿也許是國內外遮陽生產制造企業不錯的選擇,因為在國外遮陽產品已經被廣泛接受,同時也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而我國作為一個低成本鋁型材產業集散地,由此制造的這樣產品,在國際市場必將具有高度的競爭優勢的。所以在國外這樣品牌進駐中國的同時做好返銷的工作準備也是一個很好地盈利點。
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建筑耗能雖然占到了總能耗的20%多,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建筑卻仍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建設。門窗的保溫性能、氣密性能在進入21世紀雖有所改觀,并且也起到了建筑節能的效果,但仍滿足不了建筑節能的需求,
因此既有建筑也還在無節制的消耗著大量的能源,這勢必進一步加劇我國能源緊張的矛盾。
此外要全面推行外遮陽系統具有相當的難度,因為建筑外遮陽節能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除了要制定出相關配套政策法規,加大執行力度;同時還要有相配套的標準,包括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和管理標準等,便于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檢查。
近幾年隨著國家以及地區的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比如我國的江蘇省、北京市等相繼出臺的建筑外遮陽的強制政策,想必大家已耳熟能詳,建筑節能系數也在進一步引發關注,外遮陽系統由于節能效果突出,也引起了政府部門及投資者的關注。
相關政策雖然要求強制安裝建筑外遮陽系統,但由于相應的激勵和監管機制、產品認證體系以及市場準入制度都還很不健全,同時強制安裝建筑外遮陽系統勢必會使得建設的成本增加,所以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在,部分開發商會想法設法壓縮成本,這就造成了大量劣質產品充斥市場的局面。
在一些地區開發商雖然按要求加裝了建筑外遮陽系統,但該批次的產品是滿足了開發商的成本需求后定制的,所以這些產品在節能降噪、安全防盜、使用運行等性能上與常規產品存在一定差距,產品往往在住戶入住半年內就會出現質量問題。
那么我們再來看一下既然有了制度可這一系列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僅僅是因為開發商的降低成本造成的么?以歐洲的德國為例,德國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筑的綜合能耗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節能降耗成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濟上的激勵和政策上的優惠,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場機制,提高企業的節能意識和管理手段,德國授予“節能證書”的住宅租金會提高,但租房者還是愿意選擇節能住宅,因為這樣的房子采暖費用會明顯下降,舒適程度會明顯提高。反之,達不到節能要求的住宅出租率和租金都不能提高,影響了收入。所以在德國節能不單是政府提倡,而是業主自愿實施的商業行為,消費者和業主都從中得到實惠。
所以要發展建筑外遮陽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力量,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范措施、推廣新材料和新技術、加強建筑外遮陽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把應用建筑外遮陽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應制定相應的經濟激勵措施,使開發商對應用建筑外遮陽、開發綠色建筑有更大的內在驅動力。
同時這也與設計師的建筑設計理念、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有一定的關系。建筑外遮陽在國外特別是在歐洲無論從建筑設計師還是消費者角度都是建筑的必須品,而目前在國內很多建筑設計研究機構在設計階段便沒有引入沒有外遮陽的概念,同時在很多建筑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中,建筑外遮陽是建筑的附加品,而不是建筑的必需品。
而目前國內的消費者對建筑節能的概念模糊,導致了消費者對建筑外遮陽產品不能夠深入的了解,遮陽的概念僅僅停留在室內遮陽窗簾的概念上,所以他們一般不會主動選擇和應用外遮陽產品;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雖然想找尋具備節能降噪、安全防盜性能的產品,但因為缺乏對外遮陽產品的了解,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的選擇外遮陽產品;同時國內的部分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不斷地降低產品用料的標準以次充好,加之以上提到的開發商對低成本產品的需求,導致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不僅沒有感受到外遮陽產品帶來的實惠,反而給其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