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17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二年,也是國務院出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文件的第一年。政策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重視及關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應用,加快了施工進度,改善了施工階段的環境。為了滿足裝配式結構工程應用的需求,與之相關的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從結構設計、生產運輸到施工安裝、驗收,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規范和標準,有效推廣,提高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
在這方面,為加強裝配式建筑實施單位的能力建設、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技術人才,2017年8月,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教育聯盟特組織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套筒灌漿職業技能培訓”,解決了很多企業和學校在這方面遇到的難題,為裝配式建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套筒灌漿技術在整個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體系中只占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技術不夠完善,影響了大量企業的轉型,導致了裝配式建筑在推廣中遇到阻礙。因此,需要更專業的施工隊伍和創新型人才,廣泛應用新技術,以專業和責任保證質量。在培養這類新型技能人才方面,學校是主陣地,應因時而動,對接國家戰略,與政府、企業合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出“懂技術、會施工、能管理”的中高級技術型、管理型人才。
首先,要夯實理論基礎,開發更新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案,尤其側重于技術和技能教育,進行具有綜合性、技術性、應用性的課程教學。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并同時開展裝配式建筑職業技能比賽,設立專屬名次獎學金,用以鼓勵技能實踐好的學生繼續努力。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人才培養規格與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其次,提升師資隊伍水平,促“雙師”隊伍建設。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整體的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都要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的要求,既能承擔理論教學,同時又要具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研工作能力,要做能承擔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
再其次,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強化認識實習,讓知識與先進技術接軌,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出適應企業一線需求的高素質工程師。不斷提升合作的力度、廣度和深度,讓學生可以更快、更熟練掌握行業發展所需的各項技術要求,具備真正的實踐能力。
最后,建立建筑產業化人才培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基地對專業人才培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應不斷加大實訓設備的投入,建設先進性和適用性強的實訓項目,使其成為學生實訓、技能培訓和技能服務為一體的公共實訓服務平臺。此外,充分利用學校實訓基地,讓實訓基地同時兼具培養企業員工的作用,成為服務區域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臺,服務于社會人才的培養。
發展裝配式建筑將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大型建筑企業正在往裝配式行業轉型。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所衍生出的大量新技術崗位,對于學校、企業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對從業人員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技術崗位能力的升級,需要大量“新鮮血液”的補充,對于我們的建筑工人來說,“肯吃苦”不再局限在體力勞動上,而是要在新技能的自我提升上“肯吃苦”。對于學校來說,要加快完善教學內容,強化裝配式建筑師資實踐能力及教學能力,培養出裝配式建筑領域的實干型人才。對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要密切關注并提升自己的技能,努力去做適合行業發展的高端應用型人才。
變革只是一個起點,未來科技化、集成化、產業化普及程度會更高,整個社會環境要求我們要在全產業鏈上深耕和探索,加強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全力為行業培養能接軌未來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