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CO工作室任榮榮博士分析稱,首先,從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來看,盡管外需沒有明顯好轉,但政府投資和擴大內需措施已促使國內經濟止跌企穩。其次,在國內適度寬松貨幣的政策下,大規模的貨幣投放增加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通脹預期顯現。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助推未來價格水平的上漲。第三,大量國外理論研究表明,通貨膨脹的預期是影響房價 走勢的重要因素,并且房價的上漲先于物價上漲。 報告顯示,1-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低幅增長,漲幅逐月增加。1-5月同比增長6.8%,比去年同期低25%,比今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要低26%。從土地開發來看,1-5月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土地繼續負增長,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但同比降幅仍然在25%以上,說明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土地活動的景氣并沒有明顯增加。從新開工面積來看,1-5月新開工面積表現為同比負增長,這反映出房地產市場中存貨壓力繼續存在,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是不明確的。 此外,報告顯示,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5%,成交量已經超過2007年同期水平。1-5月份房價先跌后漲,5月份,在70個大中城市中有60個城市的新建住房價格環比上漲,61個城市的二手住房價格 環比上漲,房價上漲的數量超過了90%。 相關閱讀: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 我國出現滯脹可能性非常大(每日經濟新聞) 為減輕金融危機 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果斷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總體而言,社會各界對貨幣政策還是持肯定態度的,政策力度也比較合適。然而,未來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非常大,未來我國貨幣政策需在繼續保持"適度寬松"同時進行結構性微調,對潛在的滯脹風險提前作出反應,防患于未然。 一、今年以來偏積極的貨幣政策對穩定市場預期、遏制經濟下滑功不可沒 面對金融危機肆虐和經濟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我國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在"出拳快、出拳重"的調控思路下,前4月貨幣信貸創下天量增長紀錄,從各種經驗數據比較看,目前貨幣政策可說是明顯偏于積極。在經濟面臨嚴重衰退的非常時期,實行寬松貨幣政策是必要的,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遏制宏觀經濟在短期內的急速下滑。 1、今年前4月貨幣供應量增長刷新了多項"紀錄" 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指引下,1-3月新增貸款分別為1.62、1.07和1.8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24.17%和667.97%。4月份貸款高增長步伐有所放緩,但仍然達到5918億元,同比多增1229億元,前4月累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17萬億元,不但超過去年全年4.9萬億元的規模,而且也超過了今年5萬億的計劃目標下限。與之對應的是,廣義貨幣(M2)增速也開始急升,4月末M2增速達到25.95%,已遠超央行17%的預期目標,該數據不僅刷新了中國近年來的新高,在國際上也排名第二,僅次于以色列的32.4%,危機重災區的美國和歐元區M2增速分別為10.1%和7.2%。 2、前4月信貸的天量增長有其客觀必然性和現實合理性 前4月信貸的天量增長,首先是由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決定的。盡管信貸快速增長會帶來通脹壓力加大、壞賬上升等風險,但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未有根本性緩解,尚未形成穩定回升態勢,如果貨幣政策不能在非常時期采取非常之策,就會錯過最佳調控時機,未來付出的代價將更大。 其次,信貸天量增長有還歷史欠賬的問題。由于去年前三季度一直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今年力度適當放寬,可以說是對過去貨幣政策"過緊"的一種對沖和補償。并且信貸天量增長也存在一定的"虛增"成分,一些銀行擔心在2009后半年,可能會出臺對信貸的控制政策,所以傾向于提前發放信貸把銀行貸款規模作大,提前為房地產、汽車市場回暖等預留貸款額度。一季度票據貼現在信貸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其中存在的虛增成分也可能夸大了信貸的投放增長水平。 最后,信貸天量增長還有一些特殊的季節性因素。商業銀行的貸款在一年內一般是一季度最高,而在一季度內一般又是三月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商業銀行在季末通過貸款擴張來獲取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利潤有關,如4月份新增貸款只有5918億元,相比3月大幅減少。一些中央項目的啟動也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前二批中央投資分別達到1040億元與1300億元,為中央投資配套的信貸資金需求大幅上升自是必然。正在推進的第三批中央投資總計只有700億元,由此資金配套自然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