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8月17日,由中冶集團主辦,中國二十二冶、中冶建筑研究總院、中國中冶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究院承辦的“中冶綠建裝配未來”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產品發布會在河北唐山召開。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黨委常委、中國中冶副總裁曲陽;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肖緒文、聶建國、岳清瑞;原河北省住建廳副廳長、河北省建筑業專家委員會主任梁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郝際平,國家土建結構預制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建筑鋼結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多高層鋼結構及鋼結構抗火研究室主任李國強等專家教授;以及唐山市相關政府部門,中冶集團相關子企業與其他國企負責人,主流媒體記者共300余人參加發布會。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會清主持發布會。
曲陽在歡迎辭中指出,中冶集團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開拓者和建設者,是最早進入裝配式建筑領域的企業之一。在國家住建部2017年認定的第一批裝配式建筑示范產業基地中,中冶集團所屬企業就占有5席。進入新時期,中冶集團面對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旗幟鮮明提出“做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新興產業領跑者,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戰略新定位,把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當作深化企業供給側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重要抓手之一,將創新擔當的精神、獨占鰲頭的技術與科學嚴謹、追求卓越的態度應用到裝配式建筑產業開拓與發展當中,培育中冶集團在建筑主業板塊的新優勢和新動能。
曲陽談到,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冶集團始終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美好生活”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發展主旨,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業內率先成立裝配式建筑、綜合管廊、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海綿城市、主題公園、康養產業、水環境治理等九大技術研究院,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一體化解決方案為價值主張,以融資能力為倍增器,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助力建筑業轉型升級。同時,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中冶集團已擁有24個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累計擁有有效專利23000余件,位居中央企業第四名,被國資委評為2013-2015年任期“科技創新優秀企業”。
曲陽強調,中國二十二冶、中冶建研院作為國家住建部首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也是中冶集團組建的三個裝配式技術研究院之中的兩家,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形成了“裝配式鋼-混凝土結構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和“裝配式低能耗建筑”三大產品系列,掌握了一整套裝配式建筑核心技術工藝。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了以中國二十二冶、中冶建研院為代表的全體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汗水,也反映出他們在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次觀摩的浭陽錦園和浭陽五區9號樓項目,是中國二十二冶、中冶建研院積極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號召、運用獨立研發的混凝土裝配式住宅和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技術的試點工程,一經開發便被列為2017年住建部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建設科技示范工程、河北省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唐山市首個裝配式住宅小區。浭陽裝配式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大力推廣應用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曲陽對推動中國二十二冶和中冶建研院今后取得更大成績五點建議:一是密切跟蹤國家、行業和地方產業政策,科學研判相關領域發展的新趨勢、新情況,超前規劃布局,切實加大投入,瞄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占領技術制高點;二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市場的引領推動作用,使之成為企業發展升級的新引擎和新動能。科技創新源于市場需求,市場收益要反哺科技創新,形成市場與科技創新之間的良性互動;三是加快建立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努力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和全面的解決方案,打造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整合能力,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四是積極承擔起央企應盡的社會責任,協助政府、協會開展基于裝配式建筑領域技術創新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提升,為社會和企業提供優質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技術咨詢、施工安裝等各類服務;五是以裝配式建筑產業為抓手,充分利用中冶集團在節能環保、綠色建筑、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成果優勢,通過協同創新,大力推進全方位、全領域的生態化、綠色化、智慧化技術的研究應用。
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產品發布報告;張會清和岳清瑞共同為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院士工作站揭牌;曲陽、周緒紅、肖緒文、聶建國、岳清瑞共同點亮“中冶鋼構綠建房”(MCCSTEELHOUSE)注冊商標啟動球;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袁斯浪,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翠坤就新型工業化體系建設進行簽約;岳清瑞、聶建國、王翠坤及河北省建筑產業現代化促進中心主任郁達飛進行發言。
岳清瑞院士在發言中談到,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體系及其產品的應用對于促進我國裝配式建筑技術發展、豐富和完善裝配式建筑產品體系、擴大裝配式建筑市場均具有重要意義。
聶建國院士在發言中談到,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可以充分利用鋼材和混凝土兩種結構材料的各自優點,具有承載力高、剛度大、構件截面尺寸小、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適合裝配化建造、綜合效益好等顯著優勢。在高層建筑、大跨建筑和橋梁工程等領域,組合結構的應用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保留了鋼結構的優點,具有天然的裝配化施工優勢,基本可以實現免模板裝配化施工。因此,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建筑的完善和成熟,對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和建筑業轉型升級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專家組認定,由中國二十二冶、中冶建筑研究總院、中國中冶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共同完成的“MCCSTEELHOUSE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技術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梁柱連接節點和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連接構造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會上,張會清談到,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二十二冶貫徹落實黨的大政方針,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與改革開放同呼吸、共成長的40年。中國二十二冶四十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在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二十二冶在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方面,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攜手并肩,走在中冶集團以及河北省前列,不僅是國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基地,也是中冶集團三個裝配式建筑研究院之一,還是唐山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的龍頭企業。今天,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以“十年磨一劍”的精雕細琢傲然出世,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鋼結構制造中心、重型裝備制造和精密鍛造四大產業園區為依托,形成了以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裝配式低能耗建筑為代表的三類產品體系,具備房地產開發、規劃設計、工業化設計、PC部品部件生產、咨詢、鋼結構部品部件制造、工業化管道設計、機械電氣模塊化施工、工程總承包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這是中冶集團享譽業界的又一力作,必將引領建筑業綠色變革新發展,點亮中國“智”造的宏偉航程。
發布會后,與會人員集體乘車前往浭陽錦園項目和浭陽五區9號樓進行現場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