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在泛家居的版圖上,不考慮硬軟一體化的那些公司,軟裝的熱度可以用極低加以形容。沒有大公司出現,到A股上市更別談,新老品牌的起跑線差距都不算太大,各種創業者埋頭苦干,賺點渣渣錢。
新三板倒是有幾家掛牌了,比如盈美軟裝、皇家壹號、恒安興等。是市場不大嗎?自然不是。是消費者不買單嗎?更不是,軟裝同樣屬于剛需,很少有城市家庭不買軟裝的。
軟裝有兩種定義,一種是把家具、床品包括進來,硬裝之外除家電的,都考慮進軟裝,按這種算法,市場規模早就突破了1萬億,但專門做軟裝的公司,想把家具這塊也吃進來,或者把床品拿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現在比較強的一線家具品牌,順便把軟裝這塊做了,可能性還大一點。但現狀是,部分家具品牌確實做了靠枕一類的小物件,也可能提供以家具為核心的空間設計,但并沒有把軟裝當成一件大事來抓。
另一種是不算家具與床品,只考慮窗簾、靠墊、壁掛、地毯、裝飾工藝品與綠植等軟裝,相當于是錦上添花的那些東西,這個市場空間就要小許多。
按照中產水平來講,一套房子硬裝花去8萬,家具家電再花10萬,另外,在窗簾、靠墊、壁掛、地毯、裝飾工藝品與綠植等軟裝方面,大概能花到1萬元。
對比2萬億的家裝市場,算到軟裝頭上,再差也有千億規模。
01
軟裝需求的普遍存在,這個是有共識的,大材研究認為,背后的原因,不外乎幾點:
1、單純靠燈具、家具等大件搭配,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單一的,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
2、經濟條件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看重裝飾的美觀、品位與居住的舒適感等,而軟裝能夠滿足很多人對舒適感、氛圍的追求。
3、絕大多數買家自身的搭配設計能力有限,有必要靠專業的軟裝公司提供設計、選材與現場施工等服務。
畢竟軟裝不是單一產品,涉及的品類非常多,選材時需要對產品有了解,搭配時對審美有較高的要求。非專業人士也能做,但結果可能并不理想。
上面這三點的總結肯定是沒問題的,業主的裝修投入一直穩健增長,大家愿意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付費。而且幾乎所有的家庭里,都涉及到購買軟裝產品,包括窗簾、綠植、掛畫、瓷器、裝飾品等。
大材研究注意到,除了委托軟裝公司操刀房子的后期布置,另一種更普遍的消費習慣是,業主傾向于自行挑選,自行搭配,很多時候并不是一次性購齊,而是碎片化購買。
要想大多數業主改變傳統的軟裝消費習慣,轉而委托軟裝公司代替自己的角色,完成房間的最后裝飾,難度不小。
也正是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現狀,意味著市場機會的廣闊。
軟裝市場的廣闊前景,除了龐大的存量用戶需求可以激活之外,有一個關鍵趨勢是:
全裝修成品住宅政策的推行,這種房子,風格自然非常單一,即使有幾種可選的,也不可能滿足所有家庭的需求。軟裝的用武之地就來了。
更大的推動力,還是來自幾億城鎮居民對居住環境升級的渴望,根據自己內心的居住期望,選擇地毯窗簾、靠枕抱枕、木制品、掛畫、綠植、瓷器、鐵器等,哪怕是垃圾桶,也可能追求和諧與美觀。
據大材研究了解,結合百度指數與微信指數,跟軟裝有關的詞,大多在2015年上升了一個臺階,之后的2016、2017年增速不太明顯,但都保持在近年來的最高點。
軟裝這個詞的百度指數,2016、2017年顯著上升,2018年反而有所下降。不過微信指數今年最高達到了71萬,非常可觀。“軟裝設計”連續兩年保持穩定,單日了最高指數已達1144,
02
雖然大多數人看好軟裝市場,但并沒有迎來井噴,背后的原因復雜,比如:
缺乏知名度很高的品牌,缺乏消費號召力;價格過高,將部分阻擋在門外;服務吸引力不夠,消費者不認可等等,很明顯壓制了部分需求的變現。
有一些行業人士認為,軟裝市場魚龍混雜,惡性價格競爭,消費者的設計付費意識不強等問題,阻礙了軟裝市場的成熟。
其實不光是這些因素,大材研究綜合多個行業的情況分析發現,目前很多業主不愿為軟裝買單的眾多原因里,有幾個關鍵點就是,不了解什么品牌好,價格太高,標準化程度不夠,缺乏所見即所得的效果體驗,導致大家傾向于自己買窗簾、買裝飾品,自行布置。
如果說,有公司能夠推出高性價比的套餐方案,并且該方案能夠贏得大多數業主的認可,那么,就可能激活潛在客戶的購買興趣。所以,價格依然是大眾消費市場拓荒的利刃。
想辦法把價格壓下來,把產品與裝飾效果提升上去,依然是軟裝公司要破解的難題。
03
值得注意的是,軟裝市場可以切割為兩大塊,一類是商業項目,另一類是家居項目。
我們先來看商業項目,比如會所、特色酒店、特色餐廳、特色民俗等,還有像售樓中心、樣板房、別墅、豪宅等,軟裝模式比較成熟,基本上形成了圈子。
針對此類項目,價格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是否擁有較好的客情關系、是否擁有成熟的方案、在業內的口碑如何等等,都可能影響最終結果。
如果能扎根商業項目,做成商業領域的專業軟裝品牌,也是有可能脫穎而出的。除了上述商業項目外,還有短租長租公寓、辦公室等,同樣有金可掘。
據大材研究了解,目前已經有專注于商業項目的軟裝品牌,比如N平方、歐申納斯、藝碩、七號公館、菲莫斯、成都世閬、智趣空間等,服務對象以房地產開發商、室內設計與裝修工程公司、品牌經營者為主,具體包括樣板房、別墅、酒店、會所、商場、咖啡廳、餐廳、商鋪等項目。
還有專注重度細分市場的公司,比如做酒店軟裝的優藝特、少典,將酒店項目細分成藝術品、創作、采買、安裝、租賃、擺放、藝展等多個環節。專門做別墅軟裝的LSDCASA、尚層(軟硬一體)等。
所以,把商業項目抓緊點,哪怕是盯緊某個細分的商業領域,也是可以出頭的。
04
接著看私人家居性質的,就是每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平方或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單個項目看起來不大,但總量大,要靠訂單量與標準化取勝。
目前這一塊市場做得很辛苦,也比較分散,畢竟單子小,標準化程度不高,快速復制擴張的難度比較大。加之市場需求復雜,一些軟裝公司力圖推廣的標準化套餐產品,滲透率離預期目標差得很遠。
破解這個問題,大材研究認為,可以考慮兩個不同的切入點:
1、如果出現一家黑馬級別的軟裝公司,根據對重點城市客戶的需求分析,進而推出數套整體軟裝標準套餐,完成從設計、選材到安裝的一站式服務,贏得規模化用戶的認可,就有可能做大。
前提是,對規模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并能夠制造消費熱點,讓大家覺得你的套餐就是潮流,就代表這個時代的居家審美。
現在一些軟裝公司試圖撕開這個口子,卻沒能成功,聚合的訂單過少,價格降不下去,消費熱點起不來,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2、從平臺入手,一端整合大量優質的軟裝公司與設計師,建立一套評價與派單機制。另一端整合用戶資源,形成流量優勢。
用戶可以在線進行初步的軟裝搭配,然后發包,平臺推薦對應的軟裝公司或設計師,扮演目前土巴兔、齊家網、一起裝修網等類似的角色。
當然,針對用戶提出的需求,平臺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完成部分,拆分訂單后,將自己搞不定的包給深度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