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疫情”之下,看房人驟減,房地產企業正面臨較大的資金周轉壓力,各地密集出臺的房地產救市政策,或將有利于緩解企業壓力。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月以來,河北、天津、重慶、浙江、上海、西安、福州等10多個省市密集出臺涉及房地產市場的支持政策,還有30多個城市對公積金政策出臺了不同的寬松政策。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城市出臺的政策大多延緩房地產企業的納稅和還貸時間,一些地方放松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限、商品房預售條件。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多地發布房地產政策,其中延期繳納土地款、放松商品房預售條件、延期還款、延期交房等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特別是減緩土地出讓金交付,對于很多之前拿地企業有很大作用,預售資金的監管政策放開,也將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但目前的房地產政策基本都只針對企業的節流有一定的影響,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資金壓力,特別是到期債務問題。一旦銷售不能快速恢復,房地產企業到3月份將面臨普遍性的資金壓力。
近期房地產企業的美元融資刷新歷史紀錄,2020年1月份,房地產企業融資額高達120億美元,站上最近幾年高點,春節后,境內外融資繼續高位運行,短短一周內房地產企業發布的美元融資計劃就超過25億美元。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房地產企業海外融資高達752億美元,而2018年只有496億美元,同比上漲幅度高達52%。2019年房地產企業美元債刷新紀錄,房地產企業抓緊窗口期,大量大額度發行美元債,2020年美元融資繼續高位運行。
張大偉認為,房地產企業都擔憂銷售壓力,加大融資投入,大部分企業融資成本雖然增加,但境內外的融資額增加,將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鏈壓力。目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成本分化嚴重,部分企業融資成本低于6%,一些企業融資成本超過13%。但因為美元債的額度受到限制,很難成為房地產企業最主要來源,美元債的井噴將對緩解部分企業融資有很大好處。
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協會呼吁出臺更多支持政策。安徽省房地產商會下發《關于疫情過后對地產企業扶持政策的建議》,文中涉及10大建議,包括:加快網簽、放寬預售限購限價、降低按揭首付比例以及降息減稅等方面。
張大偉建議,目前全國各地售樓處基本關閉,工地停工,房地產行業收入銳減,現有的房地產政策已經不合時宜。短期看,目前已經公布的政策基本都是只能降低短期企業支出,對房地產企業資金鏈的緩解影響不大,應該有更多城市出臺穩定經濟、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對于全國市場,應該在“房住不炒”的基礎上,放開剛需和改善性購房。
而一些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2月卻出現成交高潮。2月11日北京成交3宗住宅地塊后,2月14日北京再次成交3宗住宅地塊。3宗地塊全部高溢價率成交超過市場預期,溢價率全部超過20%,個別地塊溢價率超過30%。至此,“疫情”后北京出讓的6宗住宅地塊,除了石景山地塊外,溢價率均超過“疫情”之前平均水平。
張大偉認為,雖然“疫情”持續,但房地產企業特別是非私企的資金鏈壓力并不大,在北京土地市場依然積極拿地。體現了這些房地產企業對于“疫情”能快速緩解有信心,看好“疫情”后北京房地產政策有望有所調整,對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平穩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