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1月20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聯合江西省自然資源廳舉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西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有關情況。
到今年全省力爭建成200個綠色礦山
江西現擁有二千多個礦山,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矛盾的壓力,礦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對全省礦業提出更高更遠的要求與期待,因此走綠色礦山道路迫在眉睫。
江西省礦山總數從2015年的5237個減少到2418個(不含鈾礦山),減少比例達到53.46%,其中大型礦山168個,中型礦山260個,大中型礦山比例由2015年8.84%提高到了17.7%,提前達到2020年的規劃目標(12%);主要大中型礦山開采回采率達標率達到95.28%,選礦回收率達標率達到87.4%,提高了礦產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優化了礦山企業結構,逐步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
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小駒介紹,通過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標準領跑、政策扶持,創新機制、強化監督,落實責任、激發活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全省綠色礦山建設由點到面全面發展,逐步建成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規范有序、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綠色礦業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省力爭建成200個綠色礦山,推進贛州市和德興市2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全省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基本形成,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打造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樣板區
據悉,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等六部門印發《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制定了《江西省綠色礦山建設評估核查指南(試行)》,形成了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實地抽查、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及時出臺標準規范,《江西省非金屬礦行業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等九個省地方標準于今年7月17日頒布實施;贛州市率先制定優勢礦種地方標準,《贛州鎢、螢石礦綠色礦山建設規范》已發布實施,已形成支撐江西省綠色礦山建設的技術標準體系。
全省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照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中的綠色礦山建設目標制定了綠色礦山建設方案,落實到具體礦山;為將綠色礦山建設進展成效顯著的市或縣全域推進,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約高效、環境優良、礦地和諧、區域經濟良性發展的綠色礦業發展樣板區,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贛州市、德興市和永豐縣正在根據建設方案進行示范區建設工作。
為推廣綠色礦山建設典型經驗模式,;省自然資源廳對全省的綠色礦山遴選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在企業自評、第三方評估、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實地抽查、材料審核和社會公示,2019年全省遴選出35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今年又推薦12家礦山到自然資源部參與國家級綠色礦山的遴選。
從把“綠”留住到讓“綠”長青
為鞏固綠色礦山建設成果,在下一步工作中,江西將綠色礦業發展理念落實到規劃編制實施的全過程;要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機制,構建完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利、應急、財稅等部門共同責任機制。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將《江西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意見》,全省分別從用礦、用地、財稅、金融等方面出臺了支持政策,但需要據新形勢新要求進行完善,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創新舉措,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綠色礦山建設步伐,日益增強新時代礦山企業的綠色環保意識,創新實踐‘兩山’理論的自覺思考和有益探索,從把‘綠’留住,到讓‘綠’長青,向著綠色礦業大省目標邁進;為推動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小駒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