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月2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加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方面的有關情況。
“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九大改革攻堅,著力培育“十強”優勢產業,“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從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看:一是規模效益持續擴大。2020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3111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1.6%;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8.43萬億元、利潤4283億元,工業經濟規模居全國第3位。二是動能轉換不斷加快。累計壓減粗鋼產能2110萬噸、生鐵產能970萬噸,整合轉移和淘汰煉油產能3100萬噸,退出焦化產能2800萬噸,壓減合成氨產能103萬噸、輪胎產能1732萬條,省級化工園區由199家壓減到84家;累計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7萬余個。2020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2%,比2016年提高6個百分點。三是數字賦能全面起勢。累計開通5G基站5.1萬個,實現設區市主城區全覆蓋。軟件產業躋身國內第一梯隊,成為北方地區唯一有2座中國軟件名城的省份。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成為全國第2個示范區,上云用云企業達到22.6萬家。四是創業創新活力增強。2020年,市場主體達到1185.8萬戶,其中,中小企業突破350萬戶,較2015年翻了一番多。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3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1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碳纖維、第三代半導體、高熱效柴油發動機、激光顯示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四五”時期,山東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七個走在前列”“九個強省突破”的決策部署,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抓手,以“三個堅決”為基本路徑,以“十強”產業為主戰場,按照“緊盯前沿、沿鏈謀劃,龍頭牽引、培育壯大,打造生態、集群發展”的思路,苦干實干拼命干,鉚足勁抓落實,努力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全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具體推進措施上,重點抓好“六個強勢突破”。
一是在狠抓“三個堅決”上強勢突破。堅決淘汰落后動能,深入推動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裕龍島煉化一體化、兩大鋼鐵基地、世界鋁谷、智慧化工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重點產業的大調整大優化大布局。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主攻方向,積極培育技改服務商隊伍,持續開展技改供需對接,進一步加大獎補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實施萬項技改,加快推動萬企轉型,持續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集中打造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現代醫藥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第三代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聲學光電等新增長極,超前布局量子信息、柔性電子、前沿材料等未來產業。
二是在增強企業創新能力上強勢突破。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載體建設,提升康平納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水平,全力推動海爾、歌爾牽頭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共同體,培育科技成果產業化經紀人隊伍,聚焦“卡脖子”領域強力攻關,構建順暢高效的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動態梳理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通過競爭立項、組閣揭榜等方式,組織實施一批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深入實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等領域的保險補償機制,形成應用與創新相互促進的良性格局。
三是在優化提升產業鏈上強勢突破。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高端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全面推行“鏈長制”,精準繪制“1個圖譜”+“N張清單”,找準產業鏈中的優勢潛力和短板弱項,加強省內外對接合作,精準招引、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項目。分行業打造一批規模大、技術強、品牌響的“領航型”企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套、協同發展,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四是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強勢突破。積極落實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智能家居、健康食品、時尚服裝、新興電子等消費品為重點,加快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持續做精、做優、做強,并加快向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工業品領域延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實施“百年品牌企業”培育工程,依托“好品山東”整體品牌,打造材料精益、設計精美、制作精細、服務精心的“山東制造”。實施“展會+”市場開拓行動,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重點展會,集中優勢資源提高山東省產品市場占有率。實施制造業網絡營銷拓展計劃,在消費品領域組織“山東制造·網行天下”系列活動,在工業品領域探索應用“潛力工廠”“超級工業城”等共享經濟新模式。支持企業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產能合作,擴大與歐美發達國家良性互動,構筑相互依托、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五是在加快數字化發展上強勢突破。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個十百”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支持“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橙色云”打造世界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高水平建設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深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5G等領域試點示范,打造和推廣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加快組建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深化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中國算谷”建設。推動光電子、高端軟件等領域創新突破,打造先進計算、新型智能終端、高清視頻、信創等數字產業集群,拓展數字產業發展空間,壯大數字經濟規模。
六是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強勢突破。加快推進《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立法步伐,全面落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善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搭建企業訴求板塊,積極紓解企業發展難題。實施產業項目與基金對接行動,舉辦好“中國產業·資本對接大會”,有效引入各類資本輸血實體經濟。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擴大應急轉貸基金規模,有效化解企業資金壓力。深入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強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