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內,由3.2萬塊玻璃磚搭起來的光影幕墻格外亮眼。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北京人藝新劇場——北京國際戲劇中心近日落成。在著名的首都劇場東側,又多了一座集話劇演出、藝術創作與化妝排練配套設施于一體的綜合演出建筑。記者日前采訪了北京國際戲劇中心的建設者們,了解筑造這座藝術殿堂背后的匠心故事。
北京人藝是京城重要的文化符號,承載著首都市民的文化情懷。位于王府井大街22號的首都劇場,始建于1955年,是北京人藝的專業劇場。如今,在首都劇場東側,又多了一座新劇場。作為國內最高水平的專業話劇劇場之一,北京國際戲劇中心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內有“曹禺劇場”和“人藝小劇場”兩座專業話劇劇場,分別可容納700名和300名觀眾。
在核心區新建劇場,與古都風貌的協調是一大關鍵。為與首都劇場的整體風格保持一致,新建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不僅追求外立面效果上與老劇場的協調,更是嚴格控制地面高度,采用了地下四層、地上三層的設計方案。這使得劇場之下需要有一個深基坑。“平均深度18.4米,最深處達20.2米。”施工方城建亞泰集團北京人藝項目項目經理張金峰介紹,再加上基坑距離磚混結構的首都劇場紅線距離僅1.78米,可接受的最大形變位移為5毫米,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最終我們將形變數據控制在0.4毫米以內,對于這個體量的工程,這個數據幾乎可以理解為設備測量誤差。”張金峰形容,這樣的精準施工堪比“在雞蛋上跳芭蕾”。
進入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一層大廳,一面挑高的L形玻璃磚墻,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夏日午后,從玻璃折射的陽光與大理石地面反射的光線交相呼應,形成一道光影幕墻,既讓前廳顯得更加明亮,又增加了劇場內部的藝術美感。仔細一問,這面長60米、高12米的玻璃磚墻,竟由3.2萬塊玻璃磚構成。
“按照以往的經驗,玻璃磚墻在裝飾應用中多用于玄關或局部矮墻隔斷,高度一般不會超過3米,12米已遠超玻璃磚的承重范圍。”項目執行經理朱長瑜說,為搭建起這面磚墻,經過多次論證,項目部最終采用了分層倒掛安裝法,先用T形鋼梁搭建龍骨,再將整體結構分為三跨,每一跨用4根3米長的不銹鋼絲桿將玻璃磚穿起來,上下連接處使用角碼分別與鋼梁固定,自上而下倒掛施工,這樣玻璃磚只裝飾不承重,既能體現設計之美,又能符合安全規定。同時,施工中使用的玻璃膠,也是與玻璃磚透明度最接近的一款,只為使整面磚墻看不出明顯的拼接縫。
一座先進的劇場,舞臺最為關鍵。中劇場曹禺劇場,墻面由經過特殊防火處理的上萬件吸音材料裝配而成,音響采用的是全息聲技術,就連座椅上的紅色靠墊也全部采用吸音材料,讓觀眾在未來觀演時更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奇妙的是,在觀眾廳頂部,通過在不同深度和角度安裝精美的光纖束,打造出星光頂飾的獨特效果,每顆“星星”的亮度都可以調節,從而塑造出一個寧靜而深邃的表演氛圍。
據了解,北京國際戲劇中心預計不久后將向觀眾開放。屆時,北京人藝將用五個劇場迎接四方觀眾,為大家奉上一出出文化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