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山寨如此猖獗?
市場產品重模仿、輕設計,幾乎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難道木門企業的老板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系嗎?非也,巨大的市場利益使然。
十年前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激發出空前的市場需求,木門企業伴隨著裝修裝飾業的發展得以茁壯成長,木門產品也逐漸進入普通老百姓的視野。木門從純粹的工程銷售走向"工程+零售"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由此,也帶動木門企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春天。木門巨大的市場蛋糕吸引了眾多木門后來者加入,2008年以來,一些規模化的家具、地板企業和投資公司也紛紛開始進軍木門市場,這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照抄照搬"的問題。
于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許多中小木門企業舍棄了"研發-生產-銷售"的傳統模式,而是采取了走捷徑的方式--"生產-銷售"。因為研究開發一款新產品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和費用投入,且有一定的市場風險,有可能叫好不叫座。門企老板有的從國外帶回來一些門的樣式,有的是通過市場反饋,模仿目前市場上的暢銷產品進行生產,都是較為節省成本的做法,被競相效仿。
綜觀全國木門30強企業,TATA木門是少有的重設計的門企之一。目前市場上部分廠家的產品,都是模仿TATA的款式或在其基礎上適度變化而成。而在區域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門企,如山東萬家園木門,其也有十多款自主研發的經典產品,成為區域市場競相抄襲模仿的對象。
抄襲模仿=飲鴆止渴
木門產品的模仿、抄襲,從客觀上來說,一定程度上的確推動了行業的快速發展,滿足了顧客日益膨脹的消費需求。然而,從長遠來看,其既不利于企業提升競爭力,又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更不利于老百姓的多元化需求,可以說"有百害而僅有一利"。
一味地模仿抄襲,無異于飲鴆止渴。隨著市場上的木門品牌越來越多,競爭日益加劇,消費者的選擇空間也會越來越大,而消費者認知水平、審美標準的不斷提升,會使得那些沒有個性、質量低劣的木門產品無人問津。長期習慣于模仿的門企,一旦遭遇市場的抵制,就會無所適從,或將導致"滑鐵盧"。不注重設計的木門企業,很可能淪為OEM的命運,這絕非聳人聽聞,在電視、手機行業早已有諸多先例。
設計就是生產力
設計改變生活,設計改變一個企業。蘋果(APPLE),一個全世界矚目的高端品牌,無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手機,其市場的成功,無不是因為有超前的設計理念、超強的設計團隊。
反觀國內木門行業,許多中小木門企業的產品設計師職位并不重要,其工作時間完全被其他工作所占據,而與木門設計毫無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有的門廠雖有設計人員,但辦公環境并不理想,其創作靈感可想而知。
筆者曾經與一些門企老總有過一些交流,他們有的也意識到原創設計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迫于市場銷售、運營成本的壓力,不得不被動放棄自主設計。究其原因,木門設計人才的匱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學校培養的工業設計、室內設計人才,不了解木門行業現狀,不了解木門所能承載的深厚文化根基,不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很難一上手就設計出令人滿意的產品。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需要設計的門樣主要包括常規使用的門和"概念門",前者重在提高市場銷售,后者重在建立品牌形象。無論是設計哪一種門,都需要在尺寸、材質、色彩、裝飾等方面推陳出新,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而這些創新,需要一定的行業積淀和設計功底。
要改變門企"重銷售、輕設計"、"重模仿、輕原創"這一本末倒置的現象,木門企業的老板必須要樹立一種"設計促進生產力"的觀點,并從經費、人員配備上給予大力支持,給予設計人員足夠的發展空間,從職位、待遇、工作環境上進行全方位的支持;或者采取與品牌設計公司進行合作的模式,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木門產品。
中小木門企業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應從長遠利益出發,重視木門原創設計,加大產品研發力度。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會長張國林說:"凡是具備一定規模的木門企業,其目前都擁有自己的研發人員,其研發費用大體占到其銷售額的10%以上。"從近萬家木門企業的實際投入來看,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屈指可數。但愿中小木門企業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應從長遠利益出發,重視木門原創設計,加大產品研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