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
重點工作
郝際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關注國家發展重大需求,注重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建筑業的轉型升級。他將系統工程引入建筑工業系統,構建了建筑工業和裝配式建筑系統工程理論。在系統思維的指導下,他將結構、圍護、設備、內裝等系統有機集成,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配式鋼結構壁柱建筑體系”,涵蓋標準、設備、施工指導、BIM管理平臺、軟件等全產業鏈技術。他創造性地提出面向制造與裝配的壁式鋼管柱、模塊化鋼板墻等通用構件及配套節點,系統組合形成多種新型結構體系,并在配套的生產線中首次提出“中央配送”理念,生產效率較傳統生產線提高一倍以上。他創新性地將綠色高性能材料系統復合,首次在國內將輕鋼龍骨和輕質混凝土結合,形成新型復合材料建筑體系,目前同類體系已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他研發了新一代高性能復合材料波形夾層鋼板墻及結構體系,系統研發智能設計軟件、智能生產線及智慧建造管理平臺。
突出貢獻
郝際平提出并構建了建筑工業及裝配式建筑系統工程理論,圍繞國家建筑工業化頂層設計、標準制定、產業規劃和資源整合、裝配式建筑體系研發開展了基礎理論研究,運用系統工程論重塑了工業化綠色高性能材料及裝配式建筑系統集成理論。獲發明專利授權3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8項、軟件著作權4項,成果應用逾200萬平方米。他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一校模式”,孵化公司,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體系。
他充分發揮全國政協委員作用,多次在全國政協會上提交提案,積極推進綠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動頂層設計,大力發展鋼結構。作為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他積極整合全產業鏈資源,帶領協會制定多項有關裝配式建筑國家和行業標準,并多次在全國行業大會等場合呼吁發展裝配式建筑,獲得了業界廣泛贊譽。
郝際平寄語
裝配式建筑相較傳統建筑,建造效率得到極大地提高。發展裝配式建筑要用集成研究的方式,將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系統理念和集成思維,引領行業將裝配式建筑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產品推向市場。
原文見《建筑》2022年第8期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