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進入2023年以來,新一輪刺激剛性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出臺并逐步落地。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房地產政策。近日,央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3個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日前也紛紛作出表態,力促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挑戰,其中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要擴大國內需求,提升大宗消費,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至關重要,因為房地產產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中占有相當高的份額,對于經濟金融穩定和風險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影響。
鑒于此,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提及“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近期,多部門釋放出進一步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信號。
從LPR調整方面來看,2022年共出現了3次下調,1年期LPR和5年期LPR累計分別下降15個基點和35個基點。這種微妙的變化表明,央行不希望房地產市場出現快速下滑的失速局面帶來風險擴散,同時也不希望其過快“反彈”。從這個角度來看,“房住不炒”的政策大基調不改。
就2023年的政策而言,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提出工作核心是“精準”,即對購買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該降的都要降下來;對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舊換新、以小換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給予政策支持;對購買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則上不支持,不給投機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間。央行也通過信貸、債券和股權融資“三箭齊發”的政策體系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縱使2023年經濟政策的重點是擴大國內居民消費需求和支持穩定剛性住房需求,但我國居民儲蓄存款持續走高值得關注。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新增居民存款累計14.9萬億元,據推算,如果加上12月份住戶存款金額,全年居民部門新增存款將超16萬億元。而且,從經濟的角度看,隨著年齡增長消費支出呈上升趨勢的主要有食品、居住、醫療保健和教養娛樂,下降的主要是教育、服裝、交通通信等。隨著老齡化加速,未來中國消費行業將發生較大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擴大國內居民消費需求和刺激剛性住房需求是重大挑戰,意味著2023年單靠居民內生的收入預期和當前的需求格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推出大力度的增量財政貨幣政策進行有效支持,這或許也是中央強調的“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應有之義。
綜上可見,雖然近期房地產市場政策有所放松,對穩住經濟大盤具有積極作用,但長期而言仍是以“穩”為主。因此,從政策上來看,短期會繼續推動市場整合以實現穩定,長期會繼續加大公共產品供給,以謀求建立“新發展模式”,實現房地產領域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