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和房地產業矚目國家標準<<木門窗>>送審稿審查會9月26日在圣象合雅(江蘇丹陽)舉行,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協會、科研院所的專家以及24家木門窗國家標準參與制定企業代表對該標準送審稿進行了審定。據透露,這部首次發布的“木門窗國家標準”將于明年年初出臺。
同時,以“新門道,新門規”為主題的中國標準木門未來發展高峰論壇舉行,論壇就國家標準對木門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木門的春秋戰國時代
多年來,由于我國商品房的門洞尺寸不統一,木門只能是個性化定制,國家標準的缺失使得木門產業化發展成為空談。很多木門企業缺少質量標準和監管制度,單純依賴工人的經驗來進行評定,木門質量良莠不齊,企業也難以做大做強。
2007年,應木門行業和企業的呼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立項制定“木門窗國家標準”,經過三年多的調研,這部“木門窗國家標準”終將出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制品與構配件產品表轉化技術委員會專家郭曉武介紹說,木門窗國標的出臺將推進木門在生產、安裝、消費各環節的標準化發展。
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可稱得上是工業化生產的木門企業多達5000多家,具備一定規模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500萬元產值以上的企業有3000多家。
“我國木門企業尚處于春秋戰國時代,規模過小,產業集中度不高,大小企業魚龍混雜,大品牌稀缺。”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童悅仲曾如此介紹門業發展現狀。
“木門市場的發展潛力仍然巨大,中國房地產總量大,新房增速加快,老房改造量大、持續時間長,對木門產品有著強勁需求。”著名經濟學家、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曾分析指出。
國家標準的缺失成為制約木門行業釋放發展潛能的瓶頸。
標準木門的倡導和先行者
隨著國家住房和木門產業化的發展,加上消費者的強烈需求,木門“國標”的制定步伐隨之加快。作為“標準木門的倡導和先行者,圣象合雅成為中國木門窗國家標準參與制定企業之一。
早在2008年,圣象合雅就率先向社會推出了“標準木門”的理念并開始生產和推廣。據了解,2010年初圣象合雅投入的兩億元70萬套中高檔木門全自動生產線,現已投入生產,達產即可實現每天生產木門2000套,大大縮短供貨周期,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我們倡導標準門理念和進行技術革新,目的就是要引領木門行業向標準化、規范化的道路邁進,實現木門的產業化大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圣象合雅木門公司總經理康伯年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目前,圣象合雅已經在全國發展渠道商300多家,專賣店500多家,并于2010年8月獲中國木門行業唯一的中國房地產工程采購金伙伴獎“5E”供應商資格,圣象合雅木門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熟悉和認可。
“合雅現在的做法完全符合國家的政策,國家現在推行的兩限房、保障房都需要裝修,合雅的這套全自動生產線可以實現批量生產,正契合當下需求。”郭曉武評價說。
國家標準或將引領未來木門發展新趨勢
“在進入市場的兩年間里,我們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工作。我們判斷標準木門符合國家倡導的方向,標準木門一定會成為趨勢,成為中國木門的未來。”康伯年介紹推廣標準木門的初衷時說。
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滿也認為,木門國家標準的出臺,木門產業、企業將開始走向規范化和集中化。這對木門及相關產業、企業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在本次論壇上表示,“對行業發展來說,標準也是生產力。為什么說是標準生產力?因為只有當行業有了一個好的標準,科學的標準,才能規范這個行業的發展,因為好的標準,才能不斷提升這個標準,修改這個標準,才能不斷提升這個行業產品的質量。有了這個標準,才能使消費者更加放心地購買我們的品牌。有了標準更方便質量監督部門對行業的規范和監督。所以標準是一個行業和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非規模化、非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帶來的是高成本的產品、長周期的運作以及安裝的不便,標準木門是木門產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家標準的實施將對長期“無規可依”的木門行業進行強制性規范,為整個產業的標準化變革注入強心劑。
專家提醒,國家標準出臺后,全國的木門企業50%以上都將面臨被兼并、淘汰的命運,木門行業將重新洗牌,企業只有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才能在行業樹立權威。
對于圣象合雅推廣標準門所做的努力,與會領導、媒體給予了高度贊賞。隨著木門窗“國標”的制定和實施,木門行業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愿景將越來越清晰。
《木門窗》國家標準正成為中國木門產業未來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