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門窗行業專家表示,中國門窗行業的'二次探底'利大于弊,因為中國門窗行業呈現的是無序發展狀態,大多數企業素質偏低,其盈利手段主要靠量大價低,或某一方面的資源優勢等。'二次探底'將會再次淘汰一部分企業出局,于整個門窗行業的發展有利。
'二次探底'無疑給企業帶來許多困難,但有利的一面是行業'被升級'。持有以上觀點的行業專家們認為,中國門窗業目前沒有核心價值,對于出口門窗而言,中國絕大多數門窗企業在國外并無自有品牌和終端掌控力,取得采購商信任的法寶只能是質量上乘、價格低廉等。
對于內銷企業而言,絕大多數只是'中間商品牌',無終端大眾消費品牌,過分依賴渠道建設開拓市場,但真正能使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是大眾消費品牌的塑造。就產品本身而言,中國門窗設計混亂不堪,既不懂歐美風格原創設計的文化內涵,又不知道兼容并吸,洋為中用,使中西門窗高度融合,照單生產之外,原創設計寥寥無幾。
對中國傳統門窗的繼承方面,復古成為主流,古為今用、與時俱進的產品演繹始終浮在表面,因此,中式門窗成了古板、保守、陳舊的代名詞,消費群體弱小。
事實上,門窗的設計是設計師以自己專業的眼光,歸納整理消費者的功用需求和文化追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物質材料的一種全新表達的產物。而這一點在中國被顛倒了過來,先是復制中國古代產品、復制西方設計產品,然后強加給市場,消費者舍此無它,只能被動接受和選擇。所以,我們的生活方式被顛倒、被扭曲,于生活的無意識痛苦中而不自知。
總之,中國的門窗沒有品牌的核心價值基礎,也就談不上擁有核心的品牌價值。所以說,有業內人士稱:'20年之內,中國門窗無法同歐洲門窗相比。'細想起來,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