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發展品牌企業是當務之急
論壇上,省林產品質檢站站長靳林首先發言,他說:"雖然門業目前較混亂,但其中也蘊含著機會。十多年前,地板的品牌也很多,但經過市場的洗滌后,逐漸產生了一批知名品牌。門業企業更要在這個時候樹立品牌意識和危機意識,抓住市場機遇,擁有自己獨創的東西,在市場洗牌中站穩腳根。"
西安市家裝委主任王建峰表示,門業發展速度很快,"原來的門品種單一,兩個木工板拼起來就可以了,現在的門就有免漆門、烤漆門、實木復合門等多個品種,消費者對品牌產品的要求日漸明顯。同樣是木業,木地板有什么品牌,大家可以報出七八個,但木門就報不出來。所以樹立品牌意識、發展品牌企業是當務之急。"
期待:行業標準亟待完善
據記者了解,2006年中國木材流通協會制定的《木質門標準》相對簡單,對門的材質、填充物、工藝等沒有做細致的規定。對此,金誠家美的總經理成列智說:"以填充物為例,國家并沒有規定蜂窩紙是不能放的,因此有的消費者發現里面是紙就認定是假冒偽劣產品,其問題的實質在于行業沒有一個完善細致的標準,只提出了概念而沒有具體的工藝、填充物等規定,讓一些企業鉆了空子,更讓消費者困惑不已。在此,我們呼吁國家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提高行業門檻。"
提倡:監管和處罰力度要更大一些
2008年,我國木門總產值突破500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門業企業大量出現,一些原本做其他建材的企業也紛紛加入進來。同時一些劣質門開始渾水摸魚,如賣門時告訴消費者填充物是實木復合材質,可消費者帶回家的門里卻填著蜂窩紙。類似事件近幾年頻頻被曝光。
對此,莫干山工藝實木門 的任總表示,自己干這行有十幾年了,但有一個突出的感覺是,越堅持自己的品牌路就越難走。"我認為政府部門對門業的管理和監管不夠,門是一個非常有內涵的行業,無論內在、質量、油漆,還是填充物、款式、材質,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目前的混亂局面,讓那些生產粗制濫造產品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機,所以門業企業的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都應該大力加強。"
困境:技術人才缺乏抑制企業成長
門業企業盡管牌子眾多,但品牌企業卻不多,而且企業的"個頭"都比較小。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在哪里?
凱來家木門生產廠總經理陳宏認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有三個:首先,門的"個性"太強,從測量、下單給廠家到生產、到材質、再到油漆,環環相扣,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前功盡棄;其次,每一個開發商開發的樓盤,門的尺寸都不一樣,導致門廠不可能成批量大規模生產;再次,整個行業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做門是一個技術活,同時又是一個和別的行業緊密相關的行業,既需專業人才又需要管理人才,可很多企業只看到有利潤就盲目投資,其實,自己對門還是一知半解的‘外行’,這些都是抑制門業企業成長的原因。"
老宅真品的總經理郭西安也表示:"這個行業非常缺乏專業的工人,經銷商不重視技術工人的培養,招的大多是農民工。技術人才的匱乏,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編輯w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