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我國石材業的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保持平穩并呈上升趨勢,出口創匯也在不斷突破新紀錄。據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秘書長透露,2007年我國石材出口超過30億美元,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石材第一出口大國。他表示:“中國不僅在石材的原料和產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加工方面也已經超過意大利,成為全球第一。”
經過近二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石材產供結構和出口貿易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目前我國擁有近千條先進的石材生產線,這些先進的生產線是石材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推動因素。從以荒料出口為主逐漸轉向板材和成品材的生產,這個轉變不僅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優良變化,也體現出我國石材產業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產品質量的提升。
目前石材出口貿易結構中,荒料出口只占不到十分之一,這說明我國石材出口結構正在向優化方向發展。如果考慮到石雕等文化觀賞類石材,中國石材的出口規模遠遠超過30億美元。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石材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導致整個社會對石材的需求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十年來,建筑業、房地產業和交通業的快速發展直接推動了我國石材業的消費需求,使中國石材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石材產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無序的市場競爭,中國石材業曾陷入質次價低的泥沼,難以擺脫。這直接導致中國石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國際石材展覽會上,一些國內石材商常常自嘲道:“除了價格,我還能提供什么?”石材價格的持續下降甚至低于歐盟認為的合理價格水平,導致大量石材需求國的進口商親自前往國內的石材加工廠,直接與廠家討價還價,最終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購買石材。
中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石材資源,但石材生產加工的效率低下導致資源極大浪費和環境嚴重污染。無序競爭的背后是嚴重缺乏行業責任感,這種惡性循環使得行業利潤增長幅度低于產銷增幅,同時也讓中國石材業市場受到國際石材品牌的嚴重擠壓,企業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中國石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考驗,急需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和品牌升級。
幸運的是,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上世紀末,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一些企業開始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引進先進的機械設備或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他們改變了原始礦坑開采和爆破工藝,引入了臺階式開采、繩鋸等機械切割先進工藝。淘汰落后的生產方式,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石材企業,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企業率先成為具有現代化意識的石材產業集團,行業洗牌的趨勢逐漸顯現。
如今,中國石材產業結構已經從過去的“三石”時代轉變為“多石”時代。石材業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多元化產業,涵蓋了花崗巖、大理石、人造石、石材雕刻、園林石材、文化石材、石材機械、磨具、金剛石機具等。國際市場的發展表明,只有加強品牌意識,改進產品加工技術、開發、設計和制造,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只有增加對產品質量提升和市場營銷策劃推廣的投入,才能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整體競爭力。同時,加強整個中國石材產業的品牌意識,滿足市場對品牌的需求,才能使整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迎接日益嚴峻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形勢。
從2006年出口加工1500萬噸到2007年超過2000萬噸以上,再到年出口超過30億美元成為世界石材出口第一大國,這一切都表明,只有控制產能、優化結構、節約資源、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強品牌戰略意識,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石材企業和專業化的團隊,才是中國石材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對優質石材的需求必然會增加。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為中國石材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舞臺。只有向高水平發展,中國石材企業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