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10日訊:2月中旬以來,市場圍繞頭部企業的檢修計劃進行博弈。上周國內有機硅市場持續反彈,DMC及硅油合約價連漲超1000元/噸,創下年內最大漲幅,預示有機硅品牌溢價偏好正在呈現。據行業最新動態,兩大龍頭單體廠商突然宣布3月啟動疊加檢修,引爆市場對供應缺口的強烈預期。隨著節后下游補庫潮與中游囤貨資金入場,原本高企的單體廠庫存竟逆勢下降20%,供需天平驟然傾斜。此次價格異動的導火索,是兩大單體巨頭檢修計劃的重合度遠超預期。業內分析師透露,A、B兩家龍頭原定錯峰檢修,現調整為3月中上旬同步停產,疊加其他企業跟風檢修,預計當月行業開工率將驟降至65%,靜態供應缺口達3-5萬噸。更值得關注的是,有機硅單體裝置突發故障率常年維持在8%-10%,實際減產規模可能繼續擴大。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機硅價格仍處歷史低位區間,下游硅酮膠、光伏密封膠企業采購量同比激增40%,終端需求復蘇與供給收縮形成雙擊效應。業內人士認為:若3月旺季需求如期爆發,DMC價格或劍指突破14500元/噸關鍵位。
硅酮膠“漲價潮”爆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動的"好房子"建設指南與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在建筑領域掀起一場靜默變革。這場變革不僅重構著城市人居空間,更通過新材料應用需求的重構,悄然撬動著上游化工產業鏈的供需天平。硅酮膠市場近期爆發的漲價潮,恰是這場變革傳導至產業端的顯著信號。住建領域"雙新"推廣政策正形成需求傳導鏈。城中村改造涉及的580萬戶年度改造目標,疊加危舊房改造帶來的存量更新需求,直接打開了建筑硅酮膠密封材料市場的增量空間。硅酮膠作為建筑幕墻、門窗接縫的核心密封材料,其需求量與建筑工程量呈顯著正相關。貨幣化安置政策釋放的居民自主選擇權,更推動裝修市場向高品質材料升級,進一步強化有機硅產品的滲透率。技術標準升級帶來結構性機會。"好房子"建設指南對建筑節能、耐久性的硬性指標,倒逼傳統瀝青基密封膠加速淘汰。硅酮膠憑借耐候性強、環保等級高的特性,在新建建筑中的標配率已從2018年的67%提升至2023年的85%,這一趨勢在改造項目中更為明顯。
成本曲線重構推動硅酮膠行業洗牌,原料價格傳導機制開始顯效!DMC等有機硅單體價格自2025年2月已累計上漲超10%,直接推高硅酮膠生產成本。此次頭部大品牌企業3-10%的調價幅度,僅能覆蓋約60%的成本增量,中小硅酮膠廠商面臨更嚴峻的毛利擠壓。行業CR10集中度有望借本輪漲價突破65%,較2020年提升15個百分點。工藝革新重塑硅酮膠競爭格局。頭部企業通過連續化生產工藝改造,將噸產品能耗降低至行業平均水平的70%,在成本控制上形成護城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依賴間歇式生產的中小硅酮膠企業,其成本優勢隨能耗雙控政策收緊而持續弱化。站在產業變革與周期共振的交匯點,硅酮膠行業正經歷從成本驅動向品牌價值驅動的關鍵躍遷。隨著建筑領域綠色轉型的深化,具備技術儲備與規模優勢的硅酮膠企業,有望在供需格局重塑中獲取超額收益。這場始于密封膠漲價的行業波動,或將演變為有機硅全產業鏈的價值發現之旅。
單體裝置動態:根據行業最新動態,國內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正集中實施產能調控措施,華東、西北及西南三大主產區產能負荷率已普遍降至65%左右。值得關注的是,本月底華東區域某重點裝置計劃追加減產計劃,預計行業整體開工率將下探至60%基準線。從供需基本面分析,當前供給端持續收緊的態勢,疊加下游需求保持穩定,為DMC價格維持高位運行提供有力支撐,市場短期內或延續偏強走勢。
DMC市場:上周國內DMC市場小幅波動,山東風向標企業改變交易策略,報13900元/噸,其它單體企業挺價為主,報14000-14300元/噸區間。現貨市場局部持貨商讓利清庫存,市場成交剛需為主,華東市場窄幅整理,整體變動不大。金屬硅價格回落,影響業內心態。
107膠市場:上周國內107膠市場持穩,主流市場牌號成交價波動不大,報14300-14600元/噸。成本支撐尚在,宏觀利好陸續消化,成交難有放量,現貨市場低價成交有量。
硅油市場:上周國內硅油主流牌號市場趨穩整理,部分牌號市場價漲50-100元/噸,國產甲基硅油報15800-16500元/噸,國外品牌硅油報18500-19000元/噸,華南地區裂解料硅油報13300-13500元/噸(不含稅)。行業成本壓力漸增,國產硅油工廠均暫無最新出廠調價動態,整體挺價為主;現貨市場來看,華東及華南均低位窄盤整理,基本面消息乏善可陳,現貨交投依舊不溫不火,業者心態樂觀,穩定報盤隨行出貨,下游剛需采買依舊無量,交投氣氛一般。
生膠市場:國內生膠市場重心穩定,部分牌號市場價漲100元/噸附近,報15300-15500元/噸,國產高分子生膠工廠均暫無最新出廠調價動態。生膠供應面表現較好,然混煉膠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行情暫無好轉,混煉膠貿易商操盤仍存讓利空間,下游用戶謹慎采購為主,實盤剛需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