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全球有機硅網4月1日訊:經歷數十年的通縮后,美國商品價格正在上漲,據悉在售的各類硅制品平均售價上漲10-15%。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恐將加劇巨大的通脹挑戰:在這些新關稅落地之前,日常用品價格長期下跌的趨勢就已經接近尾聲。大多數時候,大多數商品的價格都會逐漸上漲。但在疫情暴發前的20年里,美國普通消費者購買的一籃子實物商品的價格一分錢也沒漲。
日前,阻燃硅橡膠關鍵原材料“三氧化二銻”等阻燃劑的價格居高不下,改性硅橡膠廠家實在是沒法降低成本了,只能以“漲價”的形式傳遞成本壓力,消息人士透露:上周陶氏化學已知會大戶,因為關鍵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再加上供應鏈和政策環境壓力大,成本實在降不下來,將對阻燃硅橡膠材料產品價格上調1000+元/噸。信越也表示,由于阻燃原材料成本持續攀升,自4月初起,對部分產品或合同范圍內的阻燃硅橡膠產品價格進行上調,漲幅沒有透露,此次漲價主要受阻燃原材料成本增長迅猛的影響。
DMC大廠股價3月大漲30%!3月生膠市場呈現單邊上行走勢,價格與DMC保持聯動攀升。截至4月1日,生膠主流報價已推漲至15500元/噸起,月內累計漲幅達8.4%。從供需結構分析:上游單體廠持續擴大減產規模,生膠裝置同步跟進,行業開工率較上月下降5-7個百分點。目前生產企業庫存維持安全邊際,主要得益于:1)前期訂單交付率超90%;2)裝置柔性化生產調節能力增強;3)原料DMC庫存周轉天數縮短至7天以內。龍頭企業憑借規模效應和技術優勢持續虹吸訂單,市場份額集中度提升至35%以上。但中小廠商通過差異化策略維持競爭力,具體表現為:1)建立區域倉儲中心,交貨周期壓縮至48小時內;2)對核心客戶執行階梯返利政策,最高優惠幅度達3%。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4月混煉膠環節面臨成本傳導壓力,當前加工毛利已收窄至500元/噸警戒線。據下游制品企業調研顯示:原料庫存儲備周期從15天縮短至7天;價格敏感型客戶開始采用"期貨+現貨"組合采購模式;若生膠突破16000元/噸關鍵位,或將觸發混煉膠企業被動減產;值得注意的是,有機硅中間體D4/DMC的進出口價差倒掛現象持續,海外訂單轉移效應可能為二季度價格走勢帶來新的變量。建議關注4月中旬龍頭企業年度檢修計劃及光伏級產品需求放量節奏。
2025年一季度的混煉膠市場呈現典型成本驅動型行情,原料端硅油、白炭黑等上游產品價格強勢運行,對混煉膠形成剛性成本支撐。生產企業普遍采取"剛性采購+動態比價"復合采購策略,雖存在強烈成本傳導訴求,但受制于終端需求復蘇節奏滯后,價格傳導受阻明顯。截至4月1日,華南地區混煉膠主流報價維持在1.39-1.45萬元/噸區間。供應端受清明節前備貨窗口壓縮影響,生產企業4月排產計劃普遍下調10-15%;采購市場呈現階段性觀望特征,原定4月初的大規模采購計劃延后至節后;據悉,行業月末集中進入收款周期,但終端硅制品企業賬期已延長至45-60天(較2024年同期延長10-15天),全產業鏈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最新的產業報告顯示:硅制品市場結構化特征持續:高增長領域:硅膠面墊(+18%)、高端坐墊(+22%)、母嬰用品(+25%)、專業泳具(+15%)高毛利產品:電力絕緣制品(毛利率32-35%)、特種皮革(毛利率28-30%);承壓領域:傳統密封件(-5%)、基礎工業配件(-8%)。
目前國內硅膠行業面臨四大核心挑戰:1.中低端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混煉膠制品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8%;2.全產業鏈應收賬款規模同比擴大23%,其中賬期超90天的壞賬風險占比升至12%;3.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投入占比仍低于3%(國際同業水平5-6%);4.品牌營銷投入只有0.1%,遠遠低于全球品牌營銷的平均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