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不論你是“做縱做專”,還是“做橫做廣”,總要拿區域銷售量來說話。
前期,《居舍·中國門窗》雜志及亞太傳媒結合了內蒙、江蘇、廣東(深圳)的部分市場,做了抽樣式調查發現,部分區域的銷售量情況并不樂觀,有的同比下降50%,這對一些企業信心打擊較大,就連進入紅星美凱龍的某企業老板坦言,除了自己勉強能撐下來以外,其他幾家情況很糟。
華東某木門老板也遇到難題,他的工廠2008年建立,面積6000-7000平方米,近70人,產能每月800-1200套,年產值800萬,有30多家經銷商及直營店2家,主要市場在江蘇、山東,以江蘇為主,銷售量同比去年下降50%以上,當地板材、油漆同期也下降50%,而就目前產能,部分工人無單做,當地龍頭企業尚如此,其他的企業可想而知。
上述瓶頸在哪呢?一是當地政府政策不支持,發展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制造業不支持,比如如果納稅額不達標,你的地皮要收回,不象浙江永康,政府很支持門業發展;二是理念制約,小富即安,認為只要比出門打工強即可;三是作坊式加工、規模小,有的企業50年后還達不到潤成創展的規模;四是受消費理念制約,當地大部分消費者買門要原木門,,這對其他復合產品推廣極為不利。
當然,上述現象還與樓市成交量、大環境有關。就象一位廣東木門企業老總所講,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2009年不是難關,但在樓市動蕩環境下要小心2010下半年,而小企業丟失的市場,又為潛力企業,有持續奮斗動力、有資金支撐的企業提供市場整合的機會。
目前,正在進行工廠、設備、人員擴張的企業,應該注意大環境在悄然起變化,不分析這一變化,就很被動。產業選對占75分,這是一個商業定律。
成都某木門企業新增投資3億,購地300多畝,8月底出產品,有業內人士指出,不論你的品牌如何組合,產品如何搭配,你對區域銷售量做過多少研究、多深分析、多大預算,這不僅是一個營銷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新的木門勢力前景如何,業內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