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但結果很多木門企業陷入了誤區,把投資回報最大化變成了回籠最大化,把手段變成了目的,這就違背了銷售的根本方針,所以不能停留在一種就事論事的層面上考慮問題,而脫離了事物本來的面目。
不管是銷售商還是生產商都有三個任務:投資回報率、市場份額和費用開支,如果我們不去研究木門企業本來目的:增值,而去片面地苛求某些方面,木門企業 就難做了。銷售本來是一種交換,是消費者基于對生產者充分信任的一種交換,目地是得到享受,一旦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目的不能重合,拼命地引誘消費者行嗎?大家都在議論價格戰,很多木門企業認為打價格戰就可以換取市場,但最終可能非但沒有奪到別人的市場,反而是自己的產品將市場壓縮了,實際上價格戰真正較量的是產品背后的技術含量,如果產品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差異性,誰都能做,就只有用價格去換市場了。只有當你的產品有個性的時候,才能以獨特的個性去爭取市場,而且這個個性必須是消費者所需要的。
木門企業的市場營銷需要一場變革,要把行業的營銷提升一個高度,要依靠制度、組織、團隊而不僅僅是一個人。一個木門企業在創業階段大多是英雄創造歷史,在平穩發展階段則要靠一個組織、團隊,這就要求組織結構的規范,如果你不適應新的環境就要被淘汰,縱觀其他行業內的成功者,如海爾、格力等電器制造類木門企業無一不是內部制度和執行能力的高度規范統一,解決了授權、制衡和游戲規則問題,木門企業的發展也就突破了瓶頸,而這一規范恰恰是木門行業 木門企業所欠缺的,木門產品 如何在木制品行業中脫穎而出,規范的必要性尤為重要。
其次,規范需要方法,如果一下子全部改變,木門企業員工的思想一下難接受,木門企業的行為也不可能同時改變過來。而一旦失效就意味著喪失了時間,也丟失了市場,所以要根據木門企業的具體情況及員工的心理接受能力去調整,這種調整應該是改善而不是推倒重來,大家都在討論創新,改善就要創新,大多數木門企業需要的是改善,當然要堅定規范的大方向,如果木門企業適應了很多不規范的行為,并且順著不規范的路子走下去,是十分危險的。
要強調變革方案對營銷過程的重視,而不是只注意結果,過程是難點,這要求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
筆者本人就木門企業這類問題請教營銷方面專家時,他們關注的不是塞德娜木門企業現在怎樣好,產品質量怎樣過硬,而是我們在每月產能從1000樘上升到5000樘、10000樘這一個臺階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因為這些可以證明你是在實實在在的做,同樣營銷變革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要解決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