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是農民、做市場的是市場營銷人員,似乎這兩個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筆者的祖父輩、父輩是農民,筆者雖沒種過地但也算一個“原產地”農民。畢業后筆者的第一份工作不是種地是做業務員、也算是標題上的做市場吧。把種地和做市場扯上關聯的念頭是前兩天蹦出來的。
前兩天,GS公司新接了一個產品代理。GS公司是做醫藥保健品代理的,在H省做得風聲水起,其大力度整版、跨版廣告在現今日愈衰微的醫藥保健品炒作市場顯得非常扎眼。GS公司目前大大小小廣告產品不下十個。真正在實現贏利的只有2-3個產品。因薛家海此選擇新的贏利項目對公司的發展非常的關鍵。基于這一點,GS公司高層與外省醫藥廠商、代理商的接觸一直沒斷過,這新接的是個治療糖尿病的產品,初步意向是放到筆者所負責的項目部。
筆者所負責的項目部就像農民承包的那一畝三分地。公司提供種子(產品)、化肥(廣告)、農藥(監督),自己負責田間管理(項目管理),到了秋天莊稼成熟后開始交公糧(利潤),交完公糧剩下一點微利自己留著解決溫飽。可以說,在形式上我這個項目總監和農民管理田地沒什么本質的區別,因此便有了把種地和做市場勾結一起的念頭。
一提到種地,筆者是不陌生的。在農村,有兩類農民。一類是種地可以發財的、另一類是種地只能糊口的。種地發財的農民往往是今年種稻谷,稻谷價高;明年種棉花,棉花價漲。農民稱之為“運氣”。(實際是對農產品市場掌控的能力,后文再論)而種地只能糊口的農民卻恰恰相反,種什么什么價跌,不種什么什么好銷。農民的地只有那一畝三分,不可能各樣種子都撒一點;相對一個公司運做產品也是一樣,不可能什么產品都拿到市場運做一番。因此,營銷公司對產品的選擇和對市場的發展趨勢的掌握就顯得非常的關鍵!
近幾年,做醫藥保健品的企業,做得好的是各領風騷三五月。大多數企業仍然是只解決溫飽甚至是慘淡經營。原因是市場環境風云莫測,原有的思想和現今的形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如果不改變營銷思路,恐怕再過些時間,這些依靠廣告炒作的醫藥保健品公司將成為一段歷史。在H省,醫藥保健品最輝煌的時候,報社因為廣告太多而不得不增刊!現今,在市場銷量上排得上號的也就那一兩個產品了。醫藥營銷公司的老板們也很茫然和痛苦,猶如種地的農民。“明年種什么能賣出好價錢?”
有趣的是,在農村,假如今年棉花價格好、明年肯定種棉花的多,結果是棉花一多價格就跌,跟風的農民往往很受傷。營銷公司也有這種現象:若治鼻炎的產品賣得好,不出3個月市場上就會出現不下10個鼻炎產品;若是婦科產品炒作成功、那些只要是沾上一個“婦”的產品也必然打個頭破血流!互相攻擊、互相指責、互相揭短如同街頭婦人吵架,很是熱鬧也很是無奈。
兩年前,就已經有預言人士斷言醫藥保健品的“炒作模式”將如窮途末路。兩年過去了,醫藥保健產品也的確如“古道西風瘦馬”一片蕭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市場”這只大手在翻云覆雨。1995年——2005年這十年猶如醫藥保健品市場的戰國風云時代。醫藥保健品受到了腰包逐漸隆起而又渴望健康保養的人們的青睞,人們將服用保健品當作了“身份”的象征,更是成為溫飽無憂后的一種精神滿足。一時間“天下分封,諸侯割據”:延伸護寶液狂野登場、隨后三株繼起、紅桃K殿后,腦白金短兵相接,互為雄雌。
各醫藥保健品牌自由宣戰,銷售人員、醫藥代表和營銷高手們自由的周游于各公司、流動于各廠商,朝秦暮楚,擇主而事,換公司就像仍掉一只草鞋。經過“洗腦”的高層主管們擇機而動,隨便找個批文找個小廠稍做包裝即能賣錢。總之,那時一個人只要有實力有能耐有本事,多少可以隨心所欲干點自己想干的事。成立個公司做點廣告就能賺個盆滿缽滿,現在很多做醫藥保健的老板們就是當年的三株、紅桃K發小報的業務員!(GS公司的董事長筆者現在的老板就是最好的例證)當醫藥保健品市場的管理體制還處于草創階段時,十年保健市場機遇期給渴望成功的人們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沒有做不起來的產品,只有做不好的人”是某個老板的口頭禪。也是當下保健品炒作企業老板的普遍認識!這句話放在農民的口里就是“沒有豐收不了的莊稼,只有不會種地的人”,如果這樣說話,農民大多不會買帳:1,種地最關鍵的是種子,種子不好一切白費。2,種地也叫“靠天收”,氣溫合適、風調雨順莊稼自然長得好,否則,你即使是種地的老把勢也不行!相比做市場,也不是任何產品的都能做起來,人是個很關鍵的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沒有做不起來的產品,只有做不好的人”這句話有很明顯的“歷史烙印”。在保健品市場的輝煌十年,可能這句話經得起檢驗,放到今天還是這樣講就值得商榷了:1,市場經濟的根本就是一切由顧客說了算。顧客就是市場,沒顧客還叫什么市場?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需求,或者需求不旺盛,即使再能干的人也是回天無力的!2,做市場的人的確很關鍵,在任何情況下,人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如果把成敗的結果和人直接劃等號就顯得有失偏頗。因為“市場”的大手是人力所不能為的。
醫藥保健品管理體制日益健全的今天,需要改變觀念的除了老板們還有做市場的一線業務員。農民種地很看重田間管理,旱了要及時澆灌、澇了要及時排水。長了雜草、秕子要及時清除,做市場時也如此,勤跑終端、多收集市場信息,每天的工作做到按公司OEC的要求“日日清”。現今,市場的成功已經不完全依賴廣告,起決定作用的還有產品、渠道、終端及人的管理。說到這里,我相信自己即使不做市場了,去當個農民種地也是蠻合格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