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傾向——“貓頭鷹型”領袖
從小立志成為師的童子賢將“技術”列為成功的第一關鍵因素,把“機會”放在相對不太重要的位置,在公司研究領域上比較執著,對拓展多元領域很謹慎。這些取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貓頭鷹”型領導者的特質。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們把追求完美、精確的領導比擬為“貓頭鷹”型領導。這種類型的領導的特點是:行事泰然自若、自信、正面積極,希望能夠主導負責(但不一定要位居其位)。當所處的地位有必要,或是環境所賦予的期望有需要時,會主動與人互動串聯。由于他們具有“高精確性”的特質,因而,他們比較堅持完美,喜歡鉆研,強調品質,重視規則。另一方面,他們對未知的領域比較小心謹慎,傾向于考慮新事物的風險重于機會。
(“貓頭鷹”型的領導在很多“師”字輩的職業中比較常見,如:律師、精算師、機械師等)
情緒類型——“情緒透支型”領袖
對因忙碌工作而沒能陪伴家人的童子賢來說,“罪惡感”是他相對不喜歡的情緒。
不喜歡“罪惡感”情緒的人,容易對他人的情緒更敏感,對他人的需求比自我的價值觀清晰。他的同理心強(即:換位感受和換位思考能力強),加上強烈的超我目標(超越自我價值需求的人生使命)作為行動的支撐。
這種類型的領導給人的感覺是溫和、敏銳、懂得為他人著想,但卻在他人需求與自我需求之間難以平衡;同時,“貓頭鷹”型的非凡洞察力令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情緒挑戰。當一個人清晰地看到自我挑戰而又難以做好平衡和選擇時,就容易出現疲于應付的“情緒透支”狀況。這種情商類型在目前中美優秀企業領袖身上也是最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