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年7月,歐盟2年前頒布的建筑產品法規CPR將正式強制執行,取代了舊的建筑產品指令CPD。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這一法規正式生效,中國出口歐盟市場的近百億美元建材或將迎來挑戰。
2011年歐盟頒布了新的建筑產品法規CPR。根據當時列出的時間表,CPR和現有的建筑產品指令CPD的過渡階段一直持續至2013年7月1日,此后CPR將進入強制執行階段。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近年我國對歐洲的建材出口呈穩步增長的趨勢。每年出口金額累計50億美金以上,增長率達30%。
2012年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出口歐盟的建筑材料僅板材一個大項就達到8億多美元,玻璃門窗、腳手架及建筑五金、板材、功能材料及其他等各項累計的出口金額則達到98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歐盟國家主要建筑產品供應商群體之一。
目前,CE標志作為歐盟對產品安全性的強制要求,已成為我國建筑產品通往歐洲的通行證。隨著歐洲建筑業的逐漸復蘇與增長,不少中國企業都希望通過對其產品進行CE認證,借助建筑業全球化的發展勢頭殺入歐洲市場。
沒有CE標準的中國建材將失去歐盟客戶?!拔覀儸F在主要出口市場在東南亞,一直想進歐洲市場,但具體標準太多,搞不清楚?!睆氖挛舨牧仙a的廣州麗音商業建材公司的一位技術人員說。
據全球知名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SGS統計,目前,歐盟地區針對建筑產品的協調標準共約608份,且仍在不斷變更中。很多中國企業由于對產品相關的CE認證標準不熟悉,但又急于將產品打入歐盟市場,于是便造成盲目出口、一擁而上的局面。
“其實從技術上看,CPR的認證程序更簡化,比如不再需要到各個國家分別做檢測就能通行歐盟成員國市場,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SGS全球CPI項目團隊負責人AndreasBaptist介紹說,對中國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新規在認證費用上也有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