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自從騰訊傾力推出微信之后,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企業都將目光聚集在了微信,這在木門行業也受到了極大的吹捧。自從騰訊微信開通支付功能后,木門品牌企業紛紛開通公共帳號,木門消費者也漸漸喜歡在微信選購產品,享受木門廠家提供的產品資訊和售后服務。然而,隨著微信商家大量涌現,近期頻頻有人爆料,通過微信“朋友”買了假貨打算退貨,卻發現根本聯系不上賣主。
買了假貨,多數消費者選擇吃啞巴虧
“那些圖片看上去和正品一樣,價格又便宜,真的很誘人。”翁女士向記者透露了自己在微信上購買假貨的經歷。
每天面對微信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圖片,翁女士有一次看中了一款LV的兔毛包。由于賣主和她是多年的朋友,并稱這些商品是托美國的親戚捎回來的,絕對是正品,還有專柜小票手續齊全,翁女士就下狠心買了一個。
商品回來打開一看,翁女士發現包的材質和兔毛的質量都很次。“都怪我貪圖小便宜,誤信了朋友,只能是花錢買個教訓。”翁女士礙于面子沒有投訴,只好作罷。
像翁女士這樣,買了假貨選擇吃啞巴虧的微信購物顧客不在少數。而商家正是看中了這點。一位微信代購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微信平臺,是因為微信朋友圈都是熟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所以在微信上營銷容易讓消費者相信。
賣家多為個人,不在法律規范范圍之內
微信商家通過不斷地在朋友圈里面發產品圖片,利用朋友推薦,通過展示真貨專柜、快遞單、專柜小票來“誘惑”消費者。但記者發現,真貨專柜圖很多只是網絡盜圖或者柜臺樣板照。至于小票,淘寶上就有網店專門賣各種小票模板,和真票據沒啥差別,只有拿條形碼到正品專柜掃才能發現。不過,專柜一般不會提供這種辨別服務,所以賣家往往很自信地支持顧客去驗貨,全無顧忌。
目前在微信開店門檻很低,只需注冊一個賬號即可,好友添加也不是實名制,微信逐漸淪為假貨銷售的天堂。一些不良商家在微信上偽裝可信身份做營銷,等顧客付款金額一到手就拉黑買主,并經常改名字獵取新顧客。
業內人士揭露,微信用戶無法考證營銷信息的真實性,只是憑對朋友的信任而選擇相信這些營銷信息。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對象是經營主體,但在微信上賣東西的大多只是個人,這些銷售商品的個人不在法律規范的范圍之內。
木門企業微信營銷要遵守“誠信”原則
微信變“危信”的不良事件雖然還沒有發生在木門行業,但是非常值得木門企業和木門消費者引起注意。雙方都要遵守誠信原則,這樣才能雙方互利。
同時,木門消費者在利用微信平臺選購木門產品時要多加注意,畢竟現在淘寶網在維權上都會出現一些漏洞,更何況是微信朋友圈銷售平臺?大部分代購沒有營業執照,很難確定責任主體,因此很難監管。另外,網上購物可以通過類似支付寶之類的第三方平臺保證安全性,但很大一部分微信銷售都使用匯款等私人渠道完成,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