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方琉園禮品中心
主營:古法琉璃工藝品+琉璃工藝品+琉璃建筑裝飾+琉璃宗教用品
品牌: | 型號: |
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輪美煥;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這個過程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
琉璃制作過程:
1、創意設計:將創作理念,繪制成平面設計圖稿。
2、原型制作:根據圖稿雕塑成立體原型。為掌握完美的比例、優美的線條與細致的紋飾,每一刀一筆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3、制硅膠模:在原型的表面,一層一層均勻地涂上硅膠,待2—4小時(大件作品甚至需要10~24小時)硅膠凝固即成硅膠模,并以石膏固定。
4、灌制蠟模:調制蠟漿,在硅膠陰模內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
5、拆取蠟模:將冷卻后的蠟模自硅膠石膏模中脫出。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拆處,在拆蠟時極易損壞,故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 6、修整蠟模:因冷卻時蠟模容易收縮變形,加上拆模時留下的模線痕跡,都得以工具細心地修整完美。
7、制石膏模:調制正確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飾后的蠟模外,灌鑄包埋,即成含蠟石膏模。
8、蒸汽脫蠟:將整個含蠟石膏模,置入脫蠟機內以蒸氣加溫脫蠟,脫蠟后即為耐火石膏陰模。
9、精選原料:為精確控制各種顏色的比例與流動的美感,需依造型與設計精挑特定顏色與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塊的分布位置。 10、進爐燒結:清模去塵后,將整個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850度左右,使熱熔的水晶玻璃軟化如麥芽糖,緩慢地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1
1、石膏模:因造型不同徐冷時間亦不同,待徐冷后從爐內取出,小心以刀具拆除石膏模,取得玻璃作品粗胚。
12、斷面切割:拆模后的玻璃粗胚,需切割去除注漿口部分多余的玻璃。
13、粗磨細磨:因切割面凹凸不平,需以粗、細研磨砂將水晶玻璃之澆鑄口磨平、磨細,此時應特別注意將作品調整到最好的水平。 14、冷工細修:針對作品細膩的部分,必須以鉆石筆頭及其它工具細心雕飾修整,使作品表面更均勻細致,這些都是需極熟練的手工和長時間的投入。
15、簽字包裝:最后確認作品完整后簽名簽號。
琉璃的鑒賞: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狹隘的玻璃說法,現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種氧化物燒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現今無論是光學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質所創作之作品,皆通稱為玻璃藝術品,由此可見琉璃只是玻璃的一個種類,其范疇遠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透的效果,在光線的配合下,更能將其藝術特質充分表達。作為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過鑄造工藝制作的作品表現力強,層次豐富,精致細膩,尤其是色彩的流動變幻莫測,或熱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1、賞光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2、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凈之美。
3、琉璃的透流徹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 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5、從工藝角度欣賞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征。
6、不受控制的氣泡較少。
7、從作品中欣賞設計者所想要表達的創意和境界。
中國古代制造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只不過那時人們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中國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成的,而中國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漢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于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