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久立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主營:鋼化玻璃+夾層玻璃+熱彎玻璃+中空玻璃+浮法玻璃+鍍鏌玻璃+銀鏡玻璃+汽車玻璃+建筑玻璃+防彈玻璃
主營:鋼化玻璃+夾層玻璃+熱彎玻璃+中空玻璃+浮法玻璃+鍍鏌玻璃+銀鏡玻璃+汽車玻璃+建筑玻璃+防彈玻璃
品牌: | 型號: |
特性 平板玻璃具有良好的透視,透光性能好(3mm和5mm厚的無色透明平板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分別為88%和86%),對太陽中近紅熱射線的透過率較高,但對可見光設置室內墻頂地面和家具、織物而反射產生的遠紅外長波熱射線卻有效阻擋,故可產生明顯的“暖房效應”。無色透明平板玻璃對太陽光中紫外線的透過率較低。
平板玻璃具有隔聲和一定的保溫性能,其抗拉強度遠小于抗壓強度,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平板玻璃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通常情況下,對酸、堿、鹽及化學試劑及氣體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但長期遭受侵蝕介質的作用也能導致質變和破壞,如玻璃的風化和發霉都會導致外觀的破壞和透光能力的降低。
平板玻璃熱穩性較差,急冷急熱,易發生爆裂。[1]
按照國家標準GB11614-2009,平板玻璃根據其外觀質量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個等級。[1]
傳統成型方法
平板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機械成型兩種。
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這些方法由于生產效率低,玻璃表
面質量差,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生產藝術玻璃時采用。
主要有壓延、有槽垂直引上、對輥(也稱旭法)、無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壓延法是將熔窯中的玻璃液經壓延輥輥壓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夾絲(網)玻璃和壓花玻璃。
有槽垂直引上法、對輥法、無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藝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別通過槽子磚或輥子、或采用引磚固定板根,靠引上機的石棉輥子將玻璃帶向上拉引,經退火、冷卻、連續地生產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將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轉向輥使玻璃帶轉為水平方向。這些方法在70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產工藝。
新式成型方法
浮法是將玻璃液漂浮在金屬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種新方法,是英國皮爾金頓公司于1959年研究成功的新工藝。它是將玻璃液從池窯連續地流入并漂浮在有還原性氣體保護的金屬錫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張力、重力及機械拉引力的綜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帶,經退火、冷卻而制成平板玻璃(也稱浮法玻璃)。由于這種玻璃在成型時,上表面在自由空間形成火拋表面,下表面與焙融的錫液接觸,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勻,不產生光畸變,其質量不亞于磨光玻璃。這種生產方法具有成型操作簡易、質量優良、產量高、易于實現自動化等優點,80年代已被廣泛采用。如果在錫槽內高溫玻璃帶表面上,設置銅鉛等合金作陽極,以錫液作陰極,通以直流電后,可使銅等金屬離子遷移到玻璃上表面而著色,稱作“電浮法”。也可以在錫槽出口與退火窯中間,設熱噴涂裝置而直接生產表面著色的顏色玻璃、熱反射玻璃等。
不同厚度地平板玻璃其用途也有所差異:
(1)3-4mm玻璃。在稱呼玻璃的厚度時,毫米(mm)俗稱為“厘”。我們平
平板玻璃的應用
時所說的3厘玻璃,就是指厚度3mm的玻璃。這種規格的玻璃主要用于畫框表面。
(2)5-6mm玻璃。主要用于外墻窗戶、門扇等小面積透光造型中。
(3)7-9mm玻璃。主要用于室內屏風等較大面積但又有框架保護的造型之中。
(4)9-10mm玻璃。可用于室內大面積隔斷、欄桿等裝修項目。
(5)11-12mm玻璃。可用于地彈簧玻璃門和一些活動和人流較大的隔斷之中。
(6)15mm以上下班。一般市面上銷售較少,往往需要訂貨,主要用于較大面積的地彈簧玻璃門外墻整塊玻璃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