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行情更糟糕局面的出現,意味著極好的投資機遇 如果今后世界經濟形勢繼續惡化,鋼材(包括礦石、焦炭、廢鋼等原材料,下同)行情出現更為糟糕的情況,市場價格進一步走低,我們不僅不必恐慌,反而可以將其視為極好投資機會的到來。 一是國家要加大儲備力度。中國是一個人均礦產資源水平較低的國家。隨著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加工型出口規模的逐步擴大,資源供應"瓶頸"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約束力亦逐步增強。因此,我們一定要把礦石、焦炭等產品行情的進一步跌落視為極好的投資機遇,大規模進行儲備收購,加大海外資源并購力度,并且是價格越低越買。要下好資源戰略抄底這盤棋,將我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尤其是新增加的外匯,盡可能多地轉換成礦產資源產品儲備。 中國加大資源儲備力度,不僅要關注境外資源,還要組織好國內鋼鐵資源的保護。比如對于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的中國的稀土資源,除特別情況外,比如換取高薪技術,其余都應當禁止出口。為了保護國內生產能力,維持企業正常資金周轉,國家可以將國內的稀土金屬全部進行收購儲備起來。 二是投資者可以進行戰略做多。因為如上所述,鋼材及相關冶煉原料跌至目前水平后進一步跌落,其下行空間已被大為擠壓。在這種情況下,其商品貶值風險不大,反而是保值、升值潛力廣闊。當然有利于實施戰略買進。 中國鋼材需求的復蘇出路,關鍵在于啟動國內消費 經濟數據表明,目前困擾中國鋼材供求關系的最大問題是外部需求驟減,而且外部需求減少最多的又是其間接出口 機電產品出口。今年1月份全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下降20.9%,汽車、機床、摩托車等產品的出口量降幅在10%以上。這已是自2008年11月以來,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連續三個月負增長,而且降幅逐步擴大(分別下降4.8%、8.2%和20.9%),為20多年來所未有。由此形成了現階段中國鋼材整體產能嚴重過剩問題。 出口環境趨向惡化的情況還表明,如何解決中國鋼材過剩產能問題?在全球經濟衰退,購買力缺失的情況下,關鍵還是要眼睛向內,千方百計啟動國內消費需求。也就是說,要"自力更生"。當然,努力組織出口也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減緩下降幅度。 目前有一種觀點,主張采取增加出口退稅的辦法,擴大出口,解決生產企業訂單不足問題。這樣做其實是行不通的。不僅是因為目前問題的根本癥結是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出了大問題,沒有那么多的錢來購買中國鋼材及其耗鋼載體 機電產品,消化其全部產能,除非中國不要錢白送。而且還在于,在整體需求低迷,其它國家同樣產能過剩、失業增加的情況下,中國刺激出口的措施一定會遭遇被出口國的抵制,比如對中國鋼材征收更多的關稅,實施更多地反傾銷調查,甚至干脆采取行政手段,不準進口中國商品等。 由此可見,在這個整體需求疲軟,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之下,與其國家財政擠出寶貴稀缺資金"補貼"境外消費者,不如將這筆錢用于刺激國內消費,立足于國內市場消化過剩產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其效果要好得多。中國通過啟動國內鋼材需求,立足于國內市場來消化其過剩產能,包括機電產品過剩產能,這方面并非無所作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努力滿足環保需求,償還多年來這方面的歷史欠賬。 由于長期以來片面強調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因此形成了巨大規模的環保歷史欠賬,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比如淮河、太湖、滇池的嚴重污染,許多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等。這個問題的解決,歷史欠賬的償還,可以吸納數十萬億的資金,從而產生極大的市場需求,遠遠超過現有的4萬億投資方案的刺激效應。大規模的環境治理,數十萬個環保項目的建設及運行,巨大環保市場需求的出現,可以催生一個強大的環保行業,不僅能夠為現有的全部鋼材和機電產品的過剩產能找到一條寬廣出路,還可以借此推動和完成中國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硬件"基礎。也正因為如此,環保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的興起,勢必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完全可以推動中國經濟率先世界各國復蘇,實現中國經濟10年以上的快速發展。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