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個展會高峰期,接二連三大小規模的建材展會,讓不少企業也都紛紛贏得了比較理想的銷售成績。從展會上和企業的交流中了解到,很多企業在展會上的銷售量都非常理想,有些甚至超過了預想。以最近這些展會上企業的銷售佳績,不禁讓我們懷疑,這是否預兆建材行業回暖了呢? 建材業昨日還是"重災區" 回望2008年建材行業,從年初期盼奧運結束后裝修的"井噴",到接連而來的美國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性經濟震蕩,國內房地產業萎靡不振,直接影響建材原材料價格的走勢,隨之建材的價格出現大幅下降,再加上購房者的持續觀望,從而直接導致了整個房產行業遭遇寒冬,位于行業鏈上的建材業更成為"重災區"。此外,受人民幣升值、貿易壁壘增多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建材貿易出現明顯的"短路",國內建材產品的外銷量持續下滑,短短數月里不少品牌在市場上消失了,這讓中國建材業蒙上了一層陰霾,也因此,一些建材企業開始轉為內銷。 行業浮華的背后 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城鎮化建設、大量流動人口"安家置業"的需求以及基礎性建設的重大投入,建材行業在中國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但是,這種浮華的背后,是企業缺少創新、擅于模仿,迷信國家免檢和中國名牌,商家都削尖了腦袋,把行業迅速變成了一片紅海,造成產品同質化、品牌空心化、創新口頭化的不良后果。 2008年的金融風暴清理了原有的格局,浮華退卻了,才讓行業人士紛紛看到:銷售網絡不穩定、銷售團隊素質較低、產品無差異、價格不具優勢、品牌未獲人心、核心競爭力低下。這種形勢下,打垮了"一大片"催生出來的浮躁企業,高檔暴利建材產品的銷量大大銳減,行業洗牌中重生產輕營銷的中檔品牌,可能最先出現"倒閉潮"。 創新服務才能為行業開路 2009年,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擺在建材企業面前的是一個嚴峻的選擇題:要么創新,要么滅亡。在整個房產下游產品需求不旺的大背景下,建材業不僅要從產品質量出發,推出真正創新的產品,還需要從消費者的心理出發,改變銷售與服務模式。 由此可見,建材行業的回暖其實還需要一個過程,銷售業績上暫時的提升并非行業"回暖"的真實跡象。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