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隨著門窗玻璃的不斷改革創新,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普通的中空玻璃已經不能滿足高品質人群的需要,人們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出現更新更好的產品,從而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和感受,真空玻璃應運而生。
真空玻璃,貌似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是順應綠色發展潮流的。與其他玻璃相比,超凡的隔熱保溫性能、超凡的隔音性能、無結露、高透光率、高抗風能力……這一系列優異的性能使真空玻璃一下成為了節能時代玻璃家族的新寵。
可是,近期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國內市場上,只有青島亨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立基真空玻璃技術有限公司和天津沽上真空玻璃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能夠批量生產真空玻璃,而且真空玻璃在市場上的應用也只局限于別墅或高中檔家裝中。那么好的產品,為何沒有得到很好推廣,阻礙真空玻璃“落地”的因素有哪些?
資金鏈短缺制約企業發展
真空玻璃的材料成本和中空玻璃相近,但是目前主要是生產成本高于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的生產成本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它的推廣與普及。
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項目合作處處長張小玲近日在參加某節能窗推介會上指出,我國各地在推進近30個被動房試點項目。目前,黑龍江、遼寧、江蘇、福建、河北、山東、湖南、青海等地都在發展被動式房屋,住建部建筑節能中心也正在著手從德國引入被動房項目。
由于近零能耗的被動式建筑對于門窗玻璃要求極為嚴格,普通中空玻璃已經難以滿足被動房的技術要求,因此真空玻璃憑借其突出的絕熱保溫的優勢,在各地的被動房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門窗玻璃首選方案。在國內首個被德國能源總署認證的秦皇島“在水一方”被動式低能耗住宅項目上,真空玻璃就被成功應用,由此也奠定了真空玻璃在該領域的優勢地位。
可以說,被動式建筑的需求給真空玻璃行業帶來了利好,但是與此同時,也給行業內企業帶來了“尷尬”,即國內行業企業的總生產量達不到市場的需求量。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副秘書長、真空玻璃專委會主任委員李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國內能夠進行批量生產的企業,想要進行規模化生產,就必須拋棄之前的生產線,參與設計、制造符合真空玻璃大規模生產的自動化生產線。但企業的資金往往跟不上,企業空有技術,上不了自動化生產線,生產規模小,隨之而來的就是成品率低,難于滿足市場需求。
李會同時表示,國內這幾家企業的生產技術已成熟,但苦于沒有足夠資金來進行大規模生產,如果每年政府可以給企業一定數額的資金支持的話,他們都能夠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行業標準還待完善
雖說國內能夠批量化生產真空玻璃的企業屈指可數,但是據李會介紹,目前已有18家以上企業正處于研發、研制、小規模生產階段,還有一部分企業想要進入真空玻璃行業,現在正處于觀望中。這樣來看,其實國內研究真空玻璃的并不少,但是研究的方向和技術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主流技術路線,也有可能帶來質量風險問題。
翻閱真空玻璃發展的卷宗,不難發現,國內對真空玻璃的發展已經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早前出臺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玻璃行業標準 JC/T1079-2008《真空玻璃》 ,玻璃行業標準 JGJ113- 2009《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 中包含真空玻璃的熱工計算方法,“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中也包含了真空玻璃的相關研究課題。2012 年 2 月 22 日, 工信部正式下發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明確將真空玻璃列入其中,作為重點產品鼓勵發展, 在重大示范應用專項工程中予以推廣,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真空玻璃寫入高規格的政策性文件中, 釋放了很強的政策信號。“真空玻璃行業歷經數年發展之后,目前行業內也只有這一部行標,關于真空玻璃生產規程、綠色建筑、被動房透明部分用玻璃等的標準還沒有立項,政策方面對節能玻璃的標準要求較低, 相應的研發投入也不多。”李會指出。
鑒于以上問題的出現,以及迎合國家大力推進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之契機,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真空玻璃專業委員會便于日前應運而生了。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佰恒曾在真空玻璃專業委員會籌備會上表示,真空玻璃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對真空玻璃產業和玻璃產品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專委會成立后將在產品標準、產品推廣和應用上做好工作。
青島亨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成偉指出,在全球節能環保的大趨勢,真空玻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真空玻璃在我國被動房方面的應用方面表現出了優勢,但由于還沒有得到大力推廣,為了防止走過去中空玻璃的老路,企業之間互相壓價,把好好的事業做壞了。他希望,以后協會能夠引導發展、企業聯合攻關,有志于真空玻璃的有識之士把這個大旗扛起來,共同擰成一股力量,共同把真空玻璃事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