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因北京社科院公布的藍皮書中有關房價預測的內容,引起了一場沸沸揚揚的房價漲跌口水戰。估且不論這場口水戰誰對誰錯,單看房產商對價格的"死忠",便值得建材企業,特別是建材出口企業好好學習。 近日在對建材企業和行業專家的采訪中,均探討到目前建材市場普遍存在的價格戰問題。被采訪的企業管理者與行業專家都對目前建材行業中無可避免的價格戰頗為無奈。 在國內市場上,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以來,建材行業的價格戰可謂越打越烈,價格更低至不可思議。在去年末一次建材賣場促銷活動中,各商家紛紛抱怨:"價格已經觸底。"筆者在紅星美凱龍東四環店采訪時發現,為了配合賣場促銷,很多已經低折銷售的商家只好選擇分時段"參與打折"。 這樣的做法對企業來說傷害巨大,微利帶來企業成本縮減,令人擔憂的是,部分企業將成本控制注意點集中到了原料質量上面。 對整個建材行業來講,越低迷越打折,行業正常經營秩序被顛覆。 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建材企業間的"窩里斗"行為十分嚴重:一家報價過后,另一家為爭得訂單報以更低價格。幾輪價格傾軋下來,外國客商對中國建材產品底價均摸得清清楚楚,隨后下訂單給企業,對其成本價格可謂做到"心中有數"。 殘酷的競爭讓中國建材企業的國內外市場均受到巨大影響,企業發展難度尤其巨大。筆者采訪過的企業管理者和專家都表示,這個問題不除,中國建材行業競爭力便無從談起。 很不幸,這種"窩里斗"現象在中國甚為普遍,各行各業均已對此見怪不怪。但,近期關于房價的這場口水戰卻讓筆者看到了一個營銷"品鑒":估且不考慮當前房價畸高這個問題,房地產行業對價格的保護與行業抱團是建材行業急需借鑒的。 建材企業不妨通過這個事件和當前價格戰的"收獲"考慮未來的營銷思路:合理的穩定價格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價格戰并不一定帶來高銷售量,通過其它營銷模式的推出或會為企業帶來意外的回報。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