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展上賽斯自曝生產工藝,現場將"快速生產 "的行業宏觀愿景呈現在所有同行面前。這一舉動讓人百思不其解,因為在市場上復制競爭對手,其行為舉止無異于"自殺",賽斯究竟想做什么?是賽斯顛覆了行業的固有模式,還是行業需要新的內容來填充? 賽斯喊出了"幫您賺錢,教您建廠"的響亮口號。授人以漁授得如此徹底,從設備、技術、材料到渠道建設的全程指導。 "享受德國成果,惠澤全中國"是賽斯的初衷,也是其企業堅持多年的力量源泉。賽斯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令軍說,將全套制門工藝推廣出去絕非一時念起,早在10多年前,他第一次去德國,就被德國這種先進、環保的制門工藝所吸引,并果斷的以300萬的技術轉讓費用拿到了其在中國的使用權。隨后的日子,即是賽斯潛心研究、改進、創新并推廣的過程。 市場證明,李董是極具長久戰略眼光的。十年間,賽斯的產品由最初的室內門生產到如今的包括地板、櫥柜 、臥房家具等在內的集成家居體系,受眾人群從最初的創立地沈陽現已遍及全國并遠涉重洋。 李董說,最初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將這種工藝推廣出去。但是由于市場沒有成功案例,故而很多人不愿嘗試。李董笑言,賽斯的成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強烈的市場需求讓賽斯欲罷不能,一做就是十年。 速度經濟,其實質就是迅速滿足顧客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當速度成為競爭中起決定性力量的時候,以速度打擊規模、以速度利潤戰勝規模利潤將會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 合作 激發新營銷模式構思 目前,這項工藝技術已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賽斯產品也已得到市場檢驗,成為最有說服力例證。雖是如此,將這種工藝推廣出去,讓更多消費者受惠其中,這個想法在李董心中一直沒有放棄。 去年底,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危機演變,作為實體經濟之一的木門生產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很多油漆門企業打算拓展免漆產品以應對市場的變化,這時有企業主動找到了賽斯,想要其協助建廠,李董欣然相助,毫無保留,甚至沒有收取一分技術轉讓費用,其胸襟令人欽佩。 現如今,這個企業已快速在市場中打出一片天地。這個成功案例也給了李董新的啟示。李董說,目前一些企業和經銷商的生存都面臨著挑戰,何不將自己這些年的經驗做成一個系統總結并形成一套新的營銷模式,幫助那些想上免漆產品的企業快速建廠,又可以將這項工藝技術推廣出去,實現自己多年的夙愿。于是,北京展上,出現了文前的一幕場景。 速度 迅速滿足客戶需求 當下,現實建廠雖是很多人的理想,但巨額的投入卻使絕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在與賽斯李總的溝通中,筆者的感覺卻是:原來有人幫你建廠,真的很簡單。 賽斯"幫您建廠"的原則是低投入、高回報。無論你投資10萬還是投資100萬,均可收獲相對比例的回報。用李董的話說,就是大有大的建法,作坊有作坊的方案,產品涉及所有木制建材 、家具,裝修解決方案,從生產到成品一周搞定。 一周搞定?面對業界的普遍困惑,李董笑稱一年太久,只爭朝夕。在這里李董引用了一個速度經濟理論。速度經濟其實質就是迅速滿足顧客需求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當速度成為競爭中起決定性力量的時候,以速度打擊規模、以速度利潤戰勝規模利潤將會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 復制 壯大同盟隊伍 當下的很多企業都較保守,別說技術工藝,在門店上就張貼著"行業人士不得入內",處處提防。其原因就是害怕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在他們看來,賽斯此舉無異于"自殺"行為。 對此,賽斯李董給出這樣的解說,他說:處處提防保守,最終的結局就是陷入孤立的境界。最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成果被市場淘汰。賽斯不排斥對手,而是用一種尋求雙贏的思路來看待對手,他認為,用他技術的廠家越多,人們對這種工藝的產品認可度就越高,自己的業務就越好。 李董認為:市場的競爭絕對不是產品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品牌的競爭。賽斯能給的只是一個框架,具體風格的演繹、品牌的塑造還得由企業自己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講,賽斯不是在復制競爭對手,而是在壯大自己的同盟隊伍。 市場競爭中,把自己的工藝技術自己的管理優點嚴實捂住,對于企業自身而言,是得不到發展的,加強與同行間的交流、學習、分享,才是自身發展及至行業發展的最佳方法。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