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北京的限購并不是完全針對房地產市場,考慮到北京城市的承受能力,目前北京也不具備完全放松限購的條件。”中原集團首席營運官李文杰告訴北青報記者。但他同時強調,北京具備優化、調整限購的條件。
“一個城市的住房需求本來就是立體的、多層次的,應該對不同層次的住房需求進行引導。”李文杰介紹,北京提出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撐、高端有市場”的住房政策目標,在低端保障方面主要依靠大量修建公租房來滿足需求,中端支撐則引入了自住型商品房,而高端需求則主要由市場來調控,李文杰也認為在高端市場有存在限購優化的空間。
“一方面,高端住房需求本身體量不大,對這一層次進行一些放松不會影響大局。但是此前有傳聞取消140平方米以上的限購,我認為暫時還不具備條件,因為價格會進行傳導,大面積放開后價格上漲,自然會傳遞至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在李文杰看來,比較好的方式是通過調動存量,增加供應。
“在限購之前,全國各地的人購買北京的房子,他們中不少在北京有三四套。如果長時間限購,既不能買,又不舍得賣,這就會造成空置現象。能否對這些有多套房的人,實施在一定時間內,賣兩套可以買一套,這樣就能把房子置換出來,增加樓市供應,盤活存量。”李文杰告訴記者。
在李文杰看來,在北京不具備完全放開限購的背景下,經過嚴密論證適當調整限購政策,既能夠照顧到改善型住房需求,讓一些高收入人群購買大面積房產,又能夠增加供應滿足不少人首次置業的需求,讓城市的住房結構更為合理。
財經觀察
改善型購房被“誤傷”是時候“松綁”糾偏了
全國首個省級救市文件,本月起在福建實施。這份被業內稱為“新閩八條”。“新閩八條”新在何處?首先,它以公文形式把改善型購房者定義為剛需,并給予首套房政策待遇;其次,它為改善型購房者提供了低利率房貸的可能。可以說,給改善型購房者適當“松綁”,并提供稅費優惠和信貸支持,是“新閩八條”的救市抓手。在改善型購房需求長期被調控“誤傷”的大背景下,此舉不但能有效釋放改善型購房者的市場需求,還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首先,改善型購房者擁有現實購買力,是完成住建部下半年“千方百計去庫存化”目標的中堅力量。高房價抬高了購房門檻,一部分典型的剛需已力不從心,實際等同于被扼殺,還有一部分被保障房、政策房吸納分流。加上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被抑制,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的有效需求,主要掌握在改善型購房者手里。
其次,改善型購房者能繼續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改善型購房者自己已有住房,只是面積和居住條件不能滿足新的實際需要。他們換房的主要目的,還是居住。購房行為對他們而言,消費屬性大于投資屬性。在樓市低迷期釋放改善型購房需求,等于把潛在的投資需求提前轉化為現實的居住需求,這為樓市軟著陸設置了提前量。
再者,改善型購房者能促進二手房市場流通。改善型購房者多以“賣一買一”的形式置換新住房,原有房屋需要快速流向市場以求變現。正因如此,發生囤房惜售、坐地漲價等無良行為的概率較小,釋放其需求能促進二手房市場健康發展。
此前樓市調控中的限購和限貸兩大防線,如今已逐漸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突破。這預示著,未來調控的主線,勢必從“鼓勵剛性購房需求,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轉向更加精準和細化。一直被調控“誤傷”的改善型購房需求,要在未來的調控框架中獲得更健全的制度設計,讓其成為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需求增長點。
從這個意義上講,“新閩八條”的確有新意,可能很快會被效仿甚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