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北京社科院公布藍皮書指出,房價兩年內必降。這一論點似一根火柴,點燃了房地產商們的憤怒之火,近半年的房市低迷所致的氣郁隨之集中暴發。房地產行業的目空一切,讓百姓驚愕。不過,違背市場原則的操作終歸只是短期行為,房地產行業堅持的高房價,還是要在"剛性需求"的承受力面前低頭。 近日,北京社科院公布的藍皮書表示,去年1到9月的數據顯示,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9.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55.8%。北京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戴建中表示,房價的堅挺使得不少市民放棄入市,直接導致銷量下降。 戴建中認為,到2009年底北京可以竣工200萬平方米、配售5萬套保障房;到2010年以后,大量保障性住房將上市,屆時會對房地產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戴建中認為到那時才會出現真正的降價。 "降價"一說刺激了房地產商們的神經,房產商立即群起而攻之,言語之激烈令人們感到驚愕 房價本就過高,人們本就承受不起,你們還反駁個啥? 其實,房產商的強硬態度與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有著必然聯系。眾所周知,房地產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之一,它可帶動建筑、建材、裝修等多個行業。在金融危機造成全國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房產上下游行業都巴望著房產行業興旺。正是看到政府和商業社會的這個弱點,房地產商堂而皇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大方方與消費市場對立。 數據不可造假,社科院公布的數據中還有一點令人關注:世界銀行制定的房價收入比標準是5∶1,聯合國的標準是3∶1。我國專家通常采用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標準是3∶1-6∶1。 2007年北京市城鎮戶均年可支配收入為65967元。當年底平均房價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戶均100平米計算,則房價與收入之比為23∶1,遠遠高于3∶1-6∶1的標準,也高于國內其他>其他>其他大中型城市。 消費者,或者如任志強所言的"剛性需求"都是有預期及對自身消費能力考量的。房地產商指望消費者把血汗錢獻給房子,自己餓著肚皮,這才是房地產商最大的"不切實際"。 供給原于需求,并因供需共同作用形成價格,這是最淺顯的經濟學原理。違背需求能力制造的畸高價格,會令需求下降到供給難以接受的地步,并形成巨大的產品過剩。眾多房地產商開口閉口談經濟理論,那么他們也應該知道,當前炒高的房價,終會因市場的調節作用而降下來,這也是他們根本違抗不了的。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