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情況持續惡化,而鋼材進口增勢明顯。1-3月我國鋼材出口511.24萬噸,同比減少55%,鋼材進口321.41萬噸,同比減少23%。我國自2006年成為鋼材凈出口國,2008年鋼材出口數量是鋼材進口的3.6倍,而進入今年以來國內鋼材出口與進口數量呈現趨近的態勢。國內鋼材出口急劇下滑主要是受全球鋼材需求萎縮的影響。年初受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的鼓舞,國內鋼材市場行情一度上漲,而2、3月份鋼材進口連續增加。國內鋼材出口是否仍具有價格優勢?國內鋼材是否會遭受國外低價鋼材沖擊?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主要從價格方面對國內外鋼材市場進行分析。 2008年8月國內鋼材出口創下月度最高值,考慮到從獲取出口訂單到貨物出口的時滯,本文采用2008年7月中旬價格與2009年4月中旬價格進行比較。 2008年7月15日,德日韓三國熱軋板卷、冷軋板卷、熱鍍鋅、中厚板、螺紋鋼五種鋼材市場價格比我國市場價格平均高224美元/噸,同日東南亞及中東兩地上述鋼材品種進口價(CFR)比國內市場價格平均高282美元/噸。 2008年4月16日,德日韓三國熱軋板卷、冷軋板卷、熱鍍鋅、中厚板、螺紋鋼五種鋼材市場價格比我國市場價格平均高199美元/噸,同日東南亞及中東兩地上述鋼材品種進口價(CFR)比國內市場價格平均低44美元/噸。 從上述數據分析,盡管4月中旬,與德日韓三國以美元標價的國內市場價格相比,國內市場價格換算成美元仍低于上述發達國家,但我國鋼材出口到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價格優勢反轉。而過去7年新興經濟體市場占我國鋼材出口比例不斷加大,從16%增加至42%。數據顯示,中國向東南亞國家出口鋼材從2000年的不足50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800萬噸,同期向中東地區出口鋼材也從不到10萬噸增加到去年的600萬噸。 國內鋼材對東南亞及中東地區價格優勢消減的原因在于匯率因素。從去年7月至今年4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但新興經濟體主要鋼材出口國家貨幣卻普遍貶值,其中泰銖對美元貶值5%,印尼盾對美元貶值16.2%,伊朗里亞爾貶值8%,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11%,而上述四個國家2008年占我國鋼材出口比重7.36%,今年1-2月占我國鋼材出口比重8.03%。匯率因素使得我國鋼材出口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難上加難。 當然也有各別國家例外,如沙特阿拉伯盯著美元匯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拉姆對美元升值71.24%。兩個國家占2008年國內鋼材出口的7.02%,但今年1-2月占我國鋼材出口比重下滑至3.10%。 即使在鋼材價格仍具優勢的發達國家與地區,我國鋼材價格也低于當地資源價格。以韓國為例,2008年我國鋼材出口韓國1395萬噸,是我國最大的鋼材出口國,占我國鋼材出口的23.56%,08年從我國進口的鋼材占韓國鋼材進口的49.61%。 去年7月15日,韓國市場熱軋板卷價格948美元/噸,韓國市場中國資源熱軋板卷價格1054美元/噸,中國市場熱軋板卷價格898美元噸;韓國市場螺紋鋼價格1015美元/噸,韓國市場中國資源1006美元/噸,中國市場螺紋鋼價格768美元/噸。此時韓國市場價格高于中國市場價格,同一市場上韓國資源與中國資源價格水平相當。 4月16日韓國市場熱軋板卷570美元/噸,韓國市場中國資源熱軋板卷495美元/噸,中國市場熱軋板卷價格469美元/噸;韓國市場螺紋鋼555美元/噸,韓國市場中國資源螺紋鋼525美元/噸,中國市場螺紋鋼474美元/噸。此時韓國市場價格仍高于中國市場價格,但在同一市場上中國資源價格低于韓國資源價格。 說明需求萎縮對我國鋼材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出口數量大幅下滑上,在韓國國內鋼材價格也不得不以低于出口目的地當地資源價格來爭取出口市場份額。自去年7月份以來至今年3月份人民幣對韓元升值46.76%。考慮到以本幣計價的固定資產折舊和人工成本,國內鋼材出口到韓國的利潤空間大幅萎縮。 二月份我國鋼材進口比一月份增加22.17萬噸,從進口來源看,從韓國(增加9.71萬噸)、臺灣(增加5.64萬噸)、日本(增加4.75萬噸)、俄羅斯聯邦(增加2.09萬噸)、印度(增加1.58萬噸)、香港(增加1.27萬噸)上述周邊地區和國家2月份進口增加25.04萬噸,是2月份進口增長的主要來源,而除日本外上述地區和國家的進口均價要低于平均進口均價。由此分析價格因素是國內進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綜合進出口情況,國際鋼材需求萎縮主導國內鋼材出口急劇下滑的背景下,價格因素也進一步加劇了出口難度。由于東南亞及中東地區新興經濟體國家貨幣普遍貶值,而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堅挺,使得國內鋼材出口價格優勢不再,而在那些采取盯著美元匯率或對美元升值的新興經濟體,鋼材出口占我國鋼材出口的比重大幅下滑。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盡管仍低于美、日、韓、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同一市場上中國資源價格不得不以低于當地資源的手段以爭取出口市場。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