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不應誤判形勢,加價過猛 一方面是"二套房"貸款松綁,一方面是銀行資金大量入市,在首次置業需求釋放成全了第一波"小陽春"之后,得益于改善型需求的初步復蘇,全國多個重點城市又于今年4月份,迎來了第二波"行情",一些稀缺性產品春暖花開,成交遠較去年理想。 剛剛結束的南京房交會也證明了這一點。那些定位于換房人群的部分項目沙盤前,人頭攢動,小戶型項目則因為近期銷售遇"熱"而集體在本次房交會上缺位。總體感覺,除寫字樓、商業項目仍未步出低迷,住宅市場整體成交放量,并由此導致部分開發商"惜售",開始醞釀瘋狂漲價。 疑惑、焦急而猶豫的心態彌漫著整個樓市:如果這個時候入市,會否成為"追漲殺跌"的犧牲品?如果"無所作為",會不會錯過良機? 供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需求卻被刺激性的"杠桿"所激發創造。這種通過貨幣政策"杠桿"創造需求的努力,不獨我們,全世界都在這么做。一些人"嘩啦啦"被推上了房地產這輛列車,而另一些人則逆市而動,趕緊"下車",下來的這撥人正是前期被"套"、現在趁高出貨的投資客。于是,一派熱鬧之下,其實仍然是舊格局。 在目前的市場上,除了需求,還有另外兩個因素需要我們特別看重。一個是"供給",不僅僅指整個城市的"供給",而且指某個區域(片區)、某種物業類型、某些城市配套在現在和將來的供給情況。比如為什么郊區的房子容易暴跌慢漲,而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容易慢跌暴漲,"供給"是個很重要的因素。某些地段的個別樓盤經常宣稱"賣一套少一套",需要我們認真去體會與求證。 還有一個是價格。這里所說的價格,是成交價,而不是標價。應該說,房地產調整是否已經到位的關鍵因素是價格。2007年上半年境外"熱錢"追逐而致房價飆升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任何想"回到2007"的努力可能都將成為奢想。開發商如果再一次誤判形勢,加價過猛,那么他離自掘的墳墓將更近一步。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