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環保部公布了2015年第二批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中國建材和晨鳴紙業的下屬企業赫然在列。至此,加上6月份公布的3家上市公司關聯方,今年因自動監控數據造假被曝光的上市公司關聯方達5家,占被曝光企業總數的1/3。
中國建材為港交所上市公司。文件顯示,公司旗下重慶市綦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其廢氣自動監控設施上私自加裝了過濾、吸收裝置,被當地環保部門處以5萬元罰款,實施人陳某被行政拘留5日。該企業稱,當日因排放污染物濃度較高,擔心數據超標受到行政處罰,對自動監控設施采樣管線進行了破壞,加裝了過濾、吸收裝置。
而通過查閱歷史信息發現,這并不是該企業首次對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去年11月,該企業曾因改變自動監控設施數據傳輸線路而被處以10萬元的上限罰款。不僅如此,該企業還曾因為未按期完成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建設任務受罰。
另一家黑龍江省富裕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為晨鳴紙業的全資子公司。環保部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該企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利用地下暗管,將污水處理站沉淀池產生的泥水混合物直接排入廠外沖灰水池,最終排入天然泡澤外。環保部門對該企業罰款10萬元,責令其立即拆除暗管并停產整治,并將案件移送市公安局,對該公司主管副總經理和污水處理站主任分別作出行政拘留10日、15日的處罰;二是運維公司對氮氧化物轉換系數造假。環保部門責令其立即改正,并處罰款3萬元。
嚴懲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當前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線監測數據質量也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今日發布的“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線監測風險排行榜”(以下簡稱“環保榜”)顯示,監測周期內,共有16家企業上榜且僅有4家環境風險指數超過60。針對這一現象,項目小組分析師表示,未上榜不代表實現了達標排放。“本期榜單中很多‘老面孔’并未上榜,主要是由于監測期內無數據、數據異常低或突變倍數過大等原因。”
上周末,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對環境監測體制改革實施提出意見。項目小組分析師認為,文件第四條強調了在污染源監測中政府的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該分析師表示,“后續在線監測數據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發揮更大作用,不論對于執法,還是對于公眾監督都意義重大。”
關于企業排放標準的免責聲明
本榜單中所涉及的企業排放標準取自各環保部門公開的企業自行監測在線平臺,對因原始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或準確性造成的后果,概不負責。
讀者若發現相關數據和信息與環保部門或者企業自身公示內容不一致的,可致電[010-84448189],或電郵[csr@@stcn.com],我們將及時進行核實,并根據核實結果調整相關數據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