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北京作為全國樓市風向標,其調控政策一直備受關注。日前,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在對北京住宅供給和房地產調控工作進行調研時,給下一步的北京樓市調控定了調。
首先是房價,他強調“確保今年房價環比不增長”;第二個是供地,他強調“確保完成今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第三個是政策,他強調“毫不松懈做好房地產調控”,做好政策儲備,有漏就補。
實際上,房價環比不增長的目標是去年底提出的,在今年3月份出現樓市過熱后,北京啟動了“3·17”新政,隨后在上半年連續出臺了18項樓市調控措施,從“控”和“供”兩方面發力,精準調控。到了8月份,調控效果初步顯現,新房價格連續11個月環比不增長,二手房價連續3個月領跌全國。盡管8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較7月略有增加,但總量依然低于8000套,仍處于趨冷狀態。
與以往調控集中于需求端不同,今年的調控在供給端持續發力。北京4月公布的供地計劃明確,未來五年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年均1200公頃,以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其中,今年的住宅供地計劃是1200公頃,新建30萬套住房。盡管從歷史情況看,北京近幾年的供地計劃都未能如期完成,并且差距較大,不少人擔心今年的供地計劃也完不成,但是從今年以來的供地速度看,目前通過招拍掛方式供應住宅用地已經超過600公頃,如果再加上已經接近完成全年目標的保障房供應,以及試點租賃房的集體建設用地供應,年度供地計劃仍有望完成。
加大住宅用地供應,能從源頭上穩定市場預期。有專家測算,今年上半年北京成交的大量自住房已經影響房價降低7%左右。未來北京還將有超過20萬套自住房要轉為共有產權住房,大批量中低價位住房的入市對平抑房價能起到一定作用,也為合理釋放一些價格偏高、高成本的純商品住房創造了條件,但這并不代表北京預售限價放開、調控放松,因此不能對樓市調控抱有僥幸心理,樓市調控還有政策儲備。
陳吉寧的最新表態,顯示了對北京樓市調控的決心。在繼續從需求端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的同時,供給端除了增加“買的”房子供應,也在推進租賃住房試點,增加“租的”房子供應,讓租房住成為實現住有所居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北京樓市調控不僅有短期目標下的價格干預,也有“租購并舉”的長期制度安排。北京樓市調控不再是“單打一”,而是建立“系統性”、有動態平衡的長效機制協調。可以說,北京樓市調控不再是“空調”,京城房價穩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