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建材企業享受不到四萬億優惠政策帶來實質收益的呼聲,自打中央投資政策出臺之后便不斷響起。 近日,發改委公開表示,將要制止4萬億工程采購中歧視國貨現象。看來,中國月亮比不過外國月亮的問題并非建材行業 獨有現象,并且此現象已引起我國官方的重視。 四萬億投資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受到金融危機 沖擊,政府為幫助本國經濟快速擺脫金融危機的打擊,特此出臺相應刺激政策。由此看來,四萬億首先當使用在中國產品上。不過,傾向使用進口品牌已成為國內企業、政府采購的習慣,中國產品品牌力的天然劣勢也客觀上促進了這個習慣的深化。作為鼓勵中國經濟復蘇的中央投資,不對此加以限制的話,是難以達到其初衷的。 據悉,6月4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等9個部委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要求制止4萬億工程采購中歧視國貨現象。據相關媒體報道,通知還要求,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的,除需要采購的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等法定情形外,應當采購本國產品。確需采購進口產品的,必須在采購活動開展前,按照國家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 這一輔助政策的出臺,對包括建材行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 是一個利好消息。部分建材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家層面出臺保護國貨的政策,"這是否對我們建材行業的復蘇起到實質的促進作用尚需考驗,但該政策已被行業內人士看作是一個積極信號,相信四萬億真的可以落到我們建材行業企業的頭上。" 當然,國家要保護企業,企業也應提高自己的實力與品牌力,研發生產出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