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編制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配置政府公共資源和引導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
新材料的定義與范圍
新材料觸及領域廣泛,一般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別功能的材料,或是傳統材料改進后性能明顯提高和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其范圍伴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晉級不斷發生變化。為突出重點,本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領域:①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具有獨特的聲、光、電、熱、磁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②高端金屬結構材料。較傳統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耐高溫、抗腐蝕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③先進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對獨特物理化學性能、相宜在特別領域或特定環境下應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上新出現的具有耐磨、耐腐蝕、光電等特別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復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異質、異型、異性材料(一種作為基體,其他作為增強體)復合而成的具有特別功能和結構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當前以基礎研究為主,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新材料科技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的材料。
發展示狀和趨勢
產業現狀
經過幾十年奮斗,我國新材料產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體系建設、產業規模、技術進步等方面取得明顯成就,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具備了良好發展基礎。
新材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發端于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經過多年發展,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想象、消費和應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
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飛快,201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超過6500億元,與2005年相比年均增長約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消費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應用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