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日舉行的首屆全球智庫峰會上,鋼鐵業 這個被納入中國政府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的行業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目光。鋼鐵業有沒有產能過剩?過剩的困局如何破解?來自各國的學者、企業界人士為此紛紛建言獻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鋼鐵業的確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產能過剩分為三種 長期性產能過剩、周期性產能過剩和結構性產能過剩,必須分別看待。 他表示,從長期來看,今后20年、30年甚至50年,中國都處于工業化進程之中,對鋼鐵產量的峰值難以進行準確的估計。中國目前的鋼鐵產量為5億噸,但謹慎地估計未來會達到7億到8億噸,所以中國鋼鐵業并不存在長期產能過剩的問題。 不過,劉世錦認為,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周期性的產能過剩和由于某些產品產銷不對路以及低效生產導致的結構性過剩的確存在。 他表示,不同的經濟狀態之下,企業解決產能過剩的壓力和辦法并不一樣。以前有些企業覺得日子還過得下去,沒有調整的動力。目前的金融危機正好提供了一個機會,促使企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 全球最大鋼鐵公司安賽樂米塔爾公司全球副總裁羅蘭.威斯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政府一攬子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的經濟出現了一些復蘇跡象,建筑、汽車等"用鋼大戶"出現增長勢頭,市場對鋼鐵需求強勁。他甚至預計,今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將不降反升。 "但是,產能過剩在鋼鐵、汽車行業都存在。中國的鋼鐵業比較分散,最關鍵的是要提高行業集中度,而且應該加快這一進程。"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大小鋼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鋼企約70家。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5%。 相比之下,2007年韓國浦項制鐵公司粗鋼產量占到本國產量的60.61%,德國的蒂森克虜伯、日本的新日鐵和JFE公司、美國的美國鋼鐵公司(USS)、俄羅斯的謝維爾等鋼鐵企業,其粗鋼產量占本國總量都超過了20%。 針對鋼鐵企業小而散的問題,中國政府在鋼鐵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促進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以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認為,規劃把調整放在前頭顯示了政府對鋼鐵業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考慮。他強調,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避免產業受到傷害的同時,業內人士一定要關注行業長期的發展。 他表示,對于能耗高、污染大等結構性過剩的產品,一定要淘汰。而對于周期性過剩問題也應給予重視。他舉例說,盡管用于造船業的鋼板屬于先進產能,但由于造船業訂單減少,所以出現了周期性過剩。 "我們必須進行結構調整,對整個行業,乃至下游行業競爭力進行長期的觀察,這些問題必須提到議程上來。"他說。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