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傳出"退場"傳言的美林家居世博園,被認為是廣州建材家居零售業倒閉潮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當時,有十年家裝經驗的資深人士邱先生就向本報記者發表預測:"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更多。"他表示,市場的惡劣程度比大家想象的情況更加嚴重,家居建材賣場真正的寒冬并未到來,低谷將會持續兩三年時間。 如今,市場逐漸陷入了這個悲觀的預測情景中,美林家居世博園的退場開啟了家居建材賣場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百安居荔灣店尾隨其后也宣告關閉,好美家白云店的撤場更是出其不意。 在金融危機和房地產業步入低谷的大背景下,廣州的建材家居企業,從國際知名連鎖企業到本土知名品牌企業,紛紛作出重大調整,打破華南市場原來的布局,也為未來的行業變局埋下伏筆。 2008年12月,廣州本土建材連鎖超市靚家居作出重大變動,將總部由原來的車陂店搬遷到花地店,與百安居荔灣店遙遙相望。此前,設在天河中心地帶的靚家居車陂總店與僅隔一條小馬路的百安居華南總部天河店的營銷大戰、價格肉搏戰,一直打得很激烈。在靚家居花地店升級為總店之后,靚家居與百安居的競爭再次升級。 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十個年頭,百安居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巨大的挑戰,全年銷售額下跌24%。該公司最終決定關閉中國內地22家門店,在香港唯一的分店也將關閉。其在廣州三家店之一的荔灣店,也被列入關店名單。 而來自上海的全國連鎖企業好美家,則關閉了白云店,在廣州只剩下一家門店。 他們的調整能否扭轉乾坤?在陣痛之后能否避免長痛,目前仍是個問號。近期隨著經濟逐步好轉,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調整過后的廣州建材市場,誰能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廣州建材超市:寒冬之后誰是贏家 一個月內就關了兩間建材超市賣場 6月初,接受完集團總部的培訓,謝小姐坐上飛回廣州的航班,抵達新白云國際機場后,沒有休息就直接回到辦公室。她打開電腦,就收到了好美家白云店將于近期結業關閉的通知。 身為商務代表、統管某知名電氣品牌廣州超市渠道的謝小姐,迫不及待地趕往好美家白云店。當她到達現場的時候,發現該店大門緊閉,謝絕陌生人來訪。雖然她是進駐品牌之一的負責人,但仍被好美家現場工作人員要求辦理證明文件后才能進入。由于手續繁瑣,在與現場促銷員通過電話了解大致情況后,謝小姐只得無奈離場。 "真的很意外,很意外。"對于好美家白云店的撤場關閉,謝小姐一連說了兩個意外。剛剛處理完百安居荔灣店的撤場活動,她遠遠沒想到,不到一個月要處理兩間建材超市的結業工作。"不知道接下來還會不會有更多的店倒下。" 去年9月傳出"退場"傳言的美林家居世博園,被認為是廣州建材家居零售業倒閉潮中倒下的第一塊"骨牌"。當時,有十年家裝經驗的資深人士邱先生就向本報記者發表預測:"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他表示,市場的惡劣程度比大家想象的情況更加嚴重,家居建材賣場真正的寒冬并未到來,低谷將會持續兩三年時間。 如今,市場逐漸陷入了這個悲觀的預測情景中,美林家居世博園的退場開啟了家居建材賣場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百安居荔灣店尾隨其后也宣告關閉,好美家白云店的撤場更是出其不意。 百安居荔灣店撤場 百安居荔灣店,亮眼的橙色招牌上的B&Q招牌已經拆去。門前,曾經的促銷大字海報掉在地上無人理會,經過連日來的雨水沖刷,黑色大字已開始褪色。 2006年底開業的百安居荔灣店地處花地大道中,旁邊是高層洋房建筑四季花園(力迅原筑),斜對面則是廣州本土建材連鎖超市靚家居的分店。其周邊主要是茶葉批發、文具批發等專業市場。 隸屬于英國翠豐集團的家居建材連鎖賣場百安居自2003年進入廣州市場,先后開設了天河店、海珠店、荔灣店。在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十個年頭,百安居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史上最大的挑戰,去年銷售額下跌24%,虧損5200萬英鎊(約5.9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最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關閉中國內地22家門店,在香港唯一的分店也將關閉。這個數字超過了百安居在中國已有的63家門店的1/3,而剩下的41家也將進行調整,其中17家將縮小規模。 自中國零售市場開放以來,這是全球零售商在中國市場罕見的削減門店行動。而廣州荔灣店,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被調整的對象之一。 "百安居荔灣店的撤出,真的很可惜。"謝小姐嘆息道,"起碼應該沖沖五一黃金時期的銷售量再作調整。" "百安居荔灣店自2006年11月初試營業,12月16日正式對外營業。"謝小姐對于每一家建材超市的開業日期如數家珍。談起百安居荔灣店剛開業時的熱鬧場景,她眉飛色舞。 百安居荔灣店(前身為"東方家園")正式開業后,鎖定廣佛周邊高檔樓盤的住戶,采取零售賣場的通用方法,設置多輛接送巴士往返廣州和佛山地區,直達佛山南海、順德等知名高檔樓盤的門口,業主憑業主證即可免費乘坐。"下班后,很多年輕的小情侶手拖手,乘坐穿梭巴士過來看產品,下班時間促銷員反而忙得不可開交。"謝小姐告訴記者,"最重要的是賣場周邊還有很多享有巨額農村分紅的暴富一族過來購物,他們出手非常大方。" "以前在東方家園的時候,我們派了最top的銷售員過來,最高的銷售量也不理想。換為百安居的招牌后,我們每個月的最高銷量能夠高好幾倍。"提起這些數字,謝小姐笑容滿面。 記者翻看當時百安居提供的公開數據顯示,在荔灣店開店的當月,每天的客流量達到3000多人,平均每天的銷售額超越預期業績的36%。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地區消費者的消費金額占總金額的6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2007年樓市一片瘋狂,成交均價達每平方米萬元以上,自然而然地帶動家居建材市場的紅火。 然而,2008年春節以來,負責超市渠道建設的這一群人,開始明顯感覺到市場寒風習習。"逛賣場的時候,人影都沒幾個,看到銷售人員比顧客還多的時候,感覺好傷心。"謝小姐表示。 此時,房地產市場開始了量價齊跌的歷史"拐點",越來越多消費者持幣觀望。房地產的低迷狀態很快傳導到建材市場的交易量上。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