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1月2日和3日,包括首屆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大師”、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鋼結構設計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忠義在內的7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山東科技大學,共同研討建筑幕墻與鋼結構工程先進技術,為業界帶來一場建筑領域的學術盛宴。
“建筑幕墻與鋼結構工程先進技術論壇”由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山東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幕墻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和亞太帷幕建筑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承辦。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張英杰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講話,嘉賓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朱忠義、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班慧勇、山東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幕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來分別致辭。開幕式由土建學院院長王崇革主持。
近年來,我國土木工程行業發展迅速,建筑幕墻的多樣性以及鋼結構和其它新型結構優越的力學性能得到工程界的認可,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大型工程項目中。圍繞著新技術應用的最新成果和存在的關鍵問題,專家們展開了熱烈務實的研討交流,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大家分享了23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精彩紛呈,震撼人心。
“鋼結構大師”朱忠義在報告中介紹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主動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的創新與實踐(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是大家俗稱的“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FAST口徑500m,面積約30個足球場大小,而在工程師的圖紙上,它是46萬塊三角形單元拼接而成的球冠形主反射面,內置可移動變位的復雜結構索網系統。與被評為人類20世紀10大工程之首的美國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FAST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作為FAST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負責人,朱忠義詳細介紹了FAST項目的設計難點以及BIAD設計團隊解決難題的思路與方法。
班慧勇是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秘書長。他在題為“復合鋼材鋼結構研究進展”的報告中,介紹了復合鋼材的生產制造、相關標準、工程應用以及復合鋼材鋼結構的研究進展等情況,介紹了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復合鋼材在結構工程領域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近海等腐蝕環境的應用情況。
裝配式建筑因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及節能、環保等優點近年來備受歡迎,被稱未來20年建房潮流。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土木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侯和濤教授帶來“裝配式鋼—混組合結構美麗村居”專題報告,重點介紹了裝配式建筑鋼結構的新技術發展,介紹了這一新技術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生動實踐。這種具備“四節一環保”等優點的新型建筑被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成為當前建筑發展的趨勢,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興趣。
學術論壇也成為青年人展示成果和才華的舞臺。本屆論壇不僅有一大批學術大伽現場演講,許多年輕學術精英也暫露頭角,帶來了讓同行敬佩的研究成果,如天津大學副教授宗亮的“基于斷裂力學的鋼結構疲勞裂紋擴展分析與壽命評估”和同濟大學博士陳俊百的“基于SMA的新型自復位摩擦耗能支撐設計與抗震性能研究”等,都可圈可點,極有見地,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新發現、新成就。
期間,論壇還組織大家赴中德生態園,現場參觀了德國弗萊建筑集團公司項目,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