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訂單輸入、測量、排版、切割、統計、記錄,如此復雜的切邊流程,居然一鍵便可實現。日前,東星崗石生產車間引入了首臺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現場演繹了如此智能的一幕。
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的研發負責人李謀遵告訴記者,這是繼手搖切邊機、橋式切邊機之后的第三代切邊機,目前整個石材機械行業僅三四家企業能夠生產類似智能橋切機。第三代切邊機的批量化問世,也意味著石材生產智眼時代的全面到來。
行業競爭倒逼智眼問世
“紅外線橋切機,可以說是每個石材精加工廠必備的機械,也是購置數量最多的機械產品。所以市場上銷售紅外線的廠家也就多如牛毛。”李謀遵告訴記者,傳統紅外線橋切機生產門檻特別低,一個小作坊只要招攬十來個工人,再購買配件,然后拿回去安裝,無須研發部門,就可以自稱是紅外線生產廠家了。
李謀遵坦言,小作坊無須管理費用,也沒有品牌建設費用,所以他們即便以極低的價格向市場兜售,都還能有點利潤。但這對大廠家來說,無異于釜底抽薪。
“目前市場上做紅外線橋切機的廠家,大大小小有上千家。作為老牌紅外線生產廠家,萬福想要與這些小廠家拉開差距,必須在研發上走得更遠,從組裝向系統智能化跨越。”作為萬福機械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謀遵告訴記者,行業內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不轉型就意味著等死,而轉型可能是找死,但轉型成功的話,即意味著新生。
而萬福作為紅外線橋切機的領導者品牌之一,必須選擇后者。2014年,萬福開始了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的立項工作。前后歷經4年艱苦研發,首次在2018年水頭石博會上展出,就引起轟動。
李謀遵說,4年時間來萬福董事長李群生與他多次前往國內知名高校,進行技術交流,并投入數百萬元,組成了一支“博士研發團隊”,助推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的研發。從而實現了智眼的精確測量,系統對大板輪廓的自動識別和排版。
李謀遵坦言,萬福研發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是為了適用于大部分石材企業,配置的工業攝像頭雖然不比掃描儀高清,但性價比較高,已經能夠滿足90%以上的常規石材品種。
據了解,自去年水頭石博會亮相以來,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已經被多家省外石材廠采用,品臻石業則是水頭本地首家使用的石材廠。
解決石材行業用工難題
在南安石材機械聯合會長李群生看來,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的普及已是大勢所趨。
當下,各大石材廠在用人方面已經捉襟見肘,石材企業該如何打破這一局面?依據市場的供求關系,當某一東西供不應求時,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其替代物。在機械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下,引進高效、智能化的機器設備,對石材企業的人才問題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措施。
“引進高效、智能化的機器設備不僅能夠降低人工成本,而且可以助推企業向智能化邁進。”李群生坦言,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崇環保節能,這也間接引導機械企業向節能化方面深入。
據李謀遵介紹,智眼排版紅外線橋式切邊機相較傳統橋邊機,增加了攝像頭、吸盤,及電腦操作系統,所以價格翻了一番。但出材率可以提高5%,效率可以提高20%-30%。對于石材工廠來說,即便前期多了一倍投入,但半年內基本就能回本。
“過去一臺紅外線橋切機,至少需要兩個人才能實現完整的操作,現在一個人就可以同時操作兩三臺電腦。而且,對工人要求也不高,只要工人會用鼠標,就能控制系統。而且正常板材,出材率都在90%左右。”李謀遵說,出材率一直是石材企業比較頭疼的問題,要想出材率高,往往需要高薪聘請有四五年從業經驗的老師傅。而且這些老師傅非常少,特別搶手,很多工廠都需要,即便高薪,都未必能請到。
李謀遵告訴記者,現在只要一個中專畢業的學生,即便從未接觸過石材設備,基本也能當天培訓,當天會。當然,隨著設備的逐步升級,相信會更加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