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昨天,吳興區正式發布《非煤露天礦山夜間作業安全管理規范》。從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了解到,這是全國首個非煤露天礦山夜間作業安全管理的地方標準。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趙永需稱,該標準將有助于安全生產標準化與綠色礦山創建的融合建設。
據介紹,該標準規定了非煤露天礦山企業夜間作業的總體要求和人員、現場作業、安全檢查等方面的要求,明確了夜間作業照明、重點部位巡更和安全生產工藝設備等30余項具體的操作內容。“該項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對全國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具有創新意義和重大作用。”參與制定該標準的浙北地質礦產調查研究院副院長張建林說。
近年來,吳興將原來的60多家礦山關閉整合為現在的6家規模化礦山,引領全國綠色礦山建設。為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該區礦山企業綜合利用電力資源市場“削峰填谷”政策,形成了白天爆破、維修設備,夜間裝運、破碎加工的生產作業新模式。新的變化帶來了“如何消除夜間安全生產隱患”的新課題。為此,該區在全國率先破題,把先進經驗轉化為標準,為非煤露天礦山夜間作業提供“安全尺”。
“我們花了2年時間完成了該標準制定,這些規范要求涵蓋了此類礦山企業在夜間作業過程中的各大重要環節,大到企業夜間不宜安排的作業種類,小到保持足夠照明的具體位置。”該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干部楊曉冬介紹,當地充分考慮標準實施的適用性,在制定過程中聯合中國計量大學、省核工業二六二大隊和核工業井巷建設集團公司等專業單位,并組織該區具有代表性的礦山企業全程參與。
“標準發布后,我們將在全區礦山企業中開展標準應用示范,形成國內領先的非煤露天礦山夜間作業安全管理標準應用示范案例。”趙永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