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當前,全球很多經濟學者都認為,這場突發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全球經濟的危害程度要遠遠超過金融危機的影響,甚至不排除會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的GDP增速同比下滑6.8%,這意味著我國經濟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現在,事件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刺激經濟增長?
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是:出口、投資和消費。從出口的角度來看,當下全球多個國家仍然飽受公共衛生事件蔓延的困擾,全球貿易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可以說,今年全球貿易萎縮已然成為定局。后續,隨著事件得到控制,下半年可能會出現出口貿易反彈的情況,但出口貿易在短期內也很難拉動經濟增長。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國已經啟動了50萬億的“基建計劃”,今年的“新基建”還新增了人工智能、5G網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的建設。雖然目前新基建的占比相對較低,大部分還是傳統基建,但只要政策繼續發力,新基建的占比一定會持續提升。而中國也需要“新基建”來拉動經濟增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從消費的角度來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消費群體是毋庸置疑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老百姓放開手去消費?
目前,全球多個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國家,大部分都在給居民發錢。比如美國財政飯推出2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每位成年的美國居民可以拿到1200美元。此外,日本也表示將向每位居民發放10萬日元刺激經濟。那么,我國應該采取哪種措施呢?我們先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甘犁認為應該給居民發錢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建議:對我國低收入群體發放一次性補貼。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中心曾對全國3000多戶家庭進行了專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近40%的家庭表示會在2020年減少消費,60%的受訪者表示疫情使家庭開支變得困難。所以甘犁認為,應該發錢補貼低收入群體。
馮侖認為應該給企業發錢
近日,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表示:建議給企業發錢,而不是個人。馮侖認為:如果直接給個人發錢,個人就不會去上班了,比如每個月給失業者發3000元,那么他就不想去上班了。但是如果給企業發錢,企業有了錢之后,就可以招員工,企業也擴大了生產供應市場,員工參與企業發展,會感恩企業,企業也能給國家交稅。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怎么認同馮侖的觀點。原因很簡單,企業不一定能100%把這筆錢用到員工身上。據了解,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宣布發放消費券。按照規定,這些消費券必須在有效期內使用,所以相較直接發錢,消費券對經濟拉動的效果更加立竿見影。那么針對刺激經濟發展這件事,大家認為應該給誰發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