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智能門鎖以其科技感的外觀和便捷的解鎖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但在市場火熱的背后,智能門鎖消費市場卻顯得魚龍混雜。近一年多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各地消協的智能門鎖監測和比較試驗結果都不盡人意。那么,時下消費者對智能門鎖產品的滿意度狀況到底如何?該如何選購安全的智能鎖?
市場調查:受訪者最擔心開門指令泄露
2019年8月,京津冀三地消協開展的網售智能門鎖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一半樣品存在3項或者3項以上的安全風險,其中,24個樣品的IC卡鑰匙可被破解復制,32個樣品可用制作的假指紋解鎖,30個樣品可靠性差。
2020年5月13日,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消費者網發布的智能門鎖消費滿意度調查顯示:在智能門鎖消費滿意度情況方面,七成多消費者選用智能門鎖的原因為便捷,開門不繁瑣,五成多受訪者愿意使用指紋識別解鎖,七成受訪者認為智能門鎖使用時容易出現異常解鎖或無法開鎖,五成多受訪者擔心服務器被攻擊導致開門指令泄露,受訪者對智能門鎖的滿意度不高。
記者了解到,本次調查通過消費者網(www.bjxf315.com)和“北京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共計收回有效問卷3257份。本次調查受訪者以男性為主,家庭結構為夫妻+小孩+老人的居多,受訪者以自有房屋居多,其次是租房、準備買房。
通過此次調查,在受訪者中,對智能門鎖比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均只占到一成。受訪者認為智能門鎖最可能發生的問題是異常解鎖或無法解鎖。其中,超七成受訪者認為智能門鎖可能出現異常解鎖或無法解鎖問題,四成多受訪者認為可能出現電池電量不足無法開鎖問題,超三成受訪者認為可能出現指紋不靠譜,淋雨或出汗后指紋識別不了問題;超兩成受訪者認為手機系統升級,智能門鎖的兼容性不強;近兩成受訪者認為可能出現人臉識別不了問題。此外,受訪者最擔心智能門鎖的開門指令泄露。(人臉、指紋被復制等。)
專家建議:選購智能門鎖不盲目追求奇特功能
智能門鎖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問題。智能門鎖的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為此,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企業要為自己的產品負責,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企業是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必須為自己生產和銷售的產品質量負責。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要求,主動把好產品質量關,及時采取升級軟、硬件等措施,堵住產品質量安全漏洞。定期對生產、銷售的產品進行質量隱患排查,保證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不存在安全風險。嚴格規范產品標識和說明,不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以顯著易懂的方式提醒安全注意事項,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其次,有關部門要及時完善相關標準,嚴格把好市場監管關。一方面智能門鎖因使用便利受到廣大消費者歡迎,另一方面由于涉及指紋和人臉識別等多項新技術,智能門鎖還存在不少安全風險隱患。有關部門應盡快針對指紋和人臉識別等新技術運用建立標準制度,為企業設立產品門檻和標準要求,生產質量可靠產品提供根本保證。對于像智能門鎖這樣普遍進入市場,又存在安全隱患的新技術產品,市場監管部門尤其需要加強監督管理,一旦發現存在安全風險,及時采取相關措施,督促企業整改,并依法對其進行處罰,嚴格把好市場監管關。
與此同時,消費者應理性科學消費,不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挑選智能門鎖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不盲目追求各種奇特功能和開鎖方式。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智能門鎖產品,仔細檢查產品包裝是否清晰明確,是否具有合格證、說明書、保修卡等。盡量不使用或關閉人臉識別功能和遠程開鎖功能。在使用信息識別卡開鎖功能的智能門鎖時,應在日常使用中妥善保管好信息識別卡,防止被非法讀取和復制。在使用帶有指紋識別功能的智能門鎖時,應在日常使用中留意指紋識別模塊是否存在殘留異物或物理損壞,若發現指紋識別模塊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指紋識別功能,并聯系生產企業解決。